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论据不充分,内容显空洞

原作雏形

如果说独学是一种孤陋寡闻的学习,那么众学就是一种与友人一起、互相补益的学习。与友人一起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与知音有共鸣的快感,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共同探讨,共享趣味。这样既能去除独自学习的枯燥乏味,又能与友人在共同学习中共进。一个人的见识毕竟是狭窄的,而多人聚在一起,见识自然会变广阔。

生活中,我们除了亲人,可能最多接触到的便是朋友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从其他人身上总可以学到我们自身没有的东西。当你独自一人,没有朋友,你会变得知识浅薄,目光短浅,进而变得狭隘,处境糟糕,这种恶性循环造成的后果是很恶劣的。

因此我们需要朋友——我们犯的错需要有人指点,我们受的伤需要有人安慰。一位好的朋友会在许多时候给我们莫大的帮助。交往朋友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友”。切记,“损友”不可交。当你发现身边有人会带坏你,请记住,趁早说再见。

——《三人行必有我师》

问题剖析

作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但在论证过程中,论据不够充分,内容不够充实,显得比较空洞。如文中强调交往朋友的重要性,但缺少事例进行论证。从反面进行论证时,同样缺少事例支撑论点。阐明交不好朋友的危害性时,也缺乏具体的事实依据。

在升格的时候,考生要增强事实论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证明观点,并结合观点对材料作简要的分析,使材料与观点有机结合起来。

微雕成文

韩愈在《师说》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人依靠个人的苦读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是难以适应如此迅猛发展的时代需求的。

一个人的学习虽然有所收获,但总有一知半解的时候,而与同学交流讨论,则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三国时,孟宗就学于南阳,他的母亲特意为他缝制了厚褥大被,让孟宗能用来给同学御寒,藉此多交一些朋友。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也经常请同时代的许多名士同床共读,油灯的烟都把蚊帐顶熏得漆黑。(这两个情节集中而凝练,非常有概括性。)

英国戏剧大师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可见,同学间的相互交流,既可让才能与知识互补,又可实现智慧和创造力的提升。学习刻苦认真并富有创造力的人的相互交流与砥砺,可以激发他们的钻研兴趣。因此,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就事例做议论阐发,中肯扼要,叙议结合,恰到好处。)

说到朋友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性,我又想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瞎子去摸大象,大家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他们互不信任,自以为是,争论不休,结果谁也没有真正了解大象的形状。如果他们相互信任,且将各自的感觉分享给其他盲人,那么即便是盲人,也可以大致了解大象的形状。

论证有偏颇,言之不成理

原作雏形

近年来,语文的重要性大大上升,就连各科任课老师都感叹:“学习语文真是太重要了,要不然学生连试卷的题目都看不懂,找不到关键信息。”是啊,现在考试无论是哪一科目,都要求大家读懂题目,答题答到点子上。所以,学习语文并不只是让我们会考试,而是要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习语文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连钟南山院士也提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不仅如此,现在很多独具特色的标语被网友纷纷点赞,直呼“走心”“上头”,比如深圳市宣传打疫苗的标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可见,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的生活也需要语文来增光添彩。

所以,学习语文不仅仅能让你学会与别人交谈,而且还能让你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生活,当有人做错了事还固执己见,与你大吵,你就可以用有力但不失礼貌的话语来攻击他。在这个方面,外交部发言人就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到这里,你还觉得语文学习无用吗?

——《驳语文学习无用》

问题剖析

作文从当前对语文的重视引到其他学科老师对语文重要性的感慨,但接下来的分析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在读题方面的作用,最后很难得出学习语文是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且没有思维的拓展,也没有深入的分析。在谈到语文的作用在于平时和别人交流时可以“用有力但却不失礼貌的语句来攻击他”,这样的表述在价值观方面本身就有问题,语文的作用被狭隘化、刻板化。外交部发言人运用铿锵有力的话回击展现的是我们的大国风范和不容欺凌的威严,而不是所谓的“攻击”。在修改时,考生首先得重新界定一下“语文”和“有用”,为后面的例证搭建好平台。

微雕成文

诚然,生活中或许存在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得出学习语文无用的结论(让步论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原因的探究),但是我认为那是因为没有界定好“语文”和“无用”的概念。(明确概念,有的放矢。)“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我们可以获得和世界沟通的能力,但是如果仅仅把语文当作一门识字造句的课,势必会得出语文学习无用论,甚至还会延伸出学习无用论。何为“无用”?是不能带给人们丰盈的物质财富,还是无法跟上现代迅猛发展的高科技?看似有用的,可能正是那无用的,而被认为无用的,反而可能正是那最有用的。

语文好像真的无用,可是我们看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年人均阅读量却在增加。放眼世界,创造了无数财富的犹太民族引以为豪的成功秘诀大概是他们对阅读的重视。而会阅读不正是语文的基本素养吗?(进一步反驳语文学习无用论。)

假如语文学习无用,钟南山院士为何在耄耋之年仍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努力学好语文、重视语文?假如语文学习无用,当耿爽用孟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怒怼美国对我国抗疫努力的质疑时谁不为之叫好?从浅的层面讲,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其他高考科目,帮助我们借助高考实现人生的小目标;往深的层面讲,语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人生巅峰不迷茫、不自大,在生命低谷不自卑、不放弃。(由浅入深分析学好语文的作用。)这样说来,我们人生的行囊里怎能少了语文呢?还记得易卜生那句话吗?“我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我没有尽力,也没有放弃,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越是坚强,越要学会在泥泞的路上爬行。一切只是开始,最后,从逆境中寻找光明,从顺境中寻找阴影。”(理论论证)没有文学的滋养,他又怎能给我们留下如此振聋发聩的精神养料呢?同样,古今中外的大家名士或多或少都借助语文的力量,或从人生低谷走出,为自己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让自己的事业登上巅峰,进行生命的多向探索。

【王学华、刘文庆/供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