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诗经》学赋比兴
作者: 陈佳赋比兴,是根据《诗经》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有诸多学者阐释,影响较大的是南宋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一、《子衿》——赋的运用:细腻描绘,情感真挚
赋,是《诗经》中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手法,主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具体的叙述,将事物的形态、色彩、声音等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写法分析:《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便是对“赋”这一表现手法的精彩运用。通过“青青”这一色彩词汇,直接描绘了衣领的清新色彩,而“悠悠”则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直接而细腻的描绘,使得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动人。
学以致用:我们可以这样描写一个同学:“他高高的个子,穿着一件蓝色的运动服,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对人物有了直观的认识,还能体会到作者传达的情感。
二、《关雎》——比的运用:巧妙比喻,生动形象
比,即比喻,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从而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恰到好处地运用“比”这一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平淡的叙述变得生动。
写法分析:《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将淑女比作雎鸠鸟,通过雎鸠鸟的和鸣来象征淑女与君子之间的和谐美好的情意,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深意。
学以致用:我们可以这样刻画人物:“她的眼眸仿若幽深夜空里的寒星,澄澈清冽,偶尔闪烁的微光,恰似藏在冰层下的火种,稍一触碰,便能燃起燎原的心火。”这里先把“眼眸”比作“寒星”突出清冷,又将“微光”比喻成“火种”,层层递进,生动地描绘出“她”眼神的魅力。
三、《蒹葭》——兴的运用:触景生情,意境深远
兴,是通过描绘景物或事物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进而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恰到好处地运用“兴”这一手法,往往能传达出深远的意境。
写法分析:在《蒹葭》中,兴的运用尤为出色。开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蒹葭和白露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通过描绘伊人在水边的形象,引发了读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仅描绘了景物的特征,还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意境。
学以致用: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想起家乡那片璀璨的星空。那闪烁的星星就像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虽远隔千里,却永远相伴。”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还能体会到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意境。
四、综合运用:赋比兴交织,美美与共
在写作中,赋、比、兴这三种手法可以相互交织、相互补充。比如,在描写一位英雄人物时,我们可以先运用赋,对其外貌、性格、事迹等进行详细的描绘和叙述;然后运用比,将其比作一位英勇的战士或一位伟大的领袖;最后运用兴,通过描绘其所在的战场或时代背景,来营造一种英雄气概和崇高精神。这样运用,不仅能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而且能够增强作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