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耳朵”的月亮
作者: 钟可心
。。黄昏时分,姨奶奶家的老屋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红砖青瓦,显得格外古朴。屋旁是青石小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偶尔传来的几声蝉鸣,为这座宁静的院落增添了几分生机。姨奶奶的老屋,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温柔地拥抱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那是一个夏夜,窗外是深邃的夜空,月亮弯弯,像一把银色的镰刀,静静地挂在天边。夜晚,总有一群大人围坐在姨奶奶家的院子里,摇着扇子,讲着各种故事。“有个小孩用手指了一下月亮,第二天他的耳朵就不见了……”大人们讲着令人心惊胆战的传说,我听后吓得不敢再看那弯弯的月亮。那晚,月亮尤其明亮,仿佛在取笑年幼的我。
。。“姨奶奶,月亮真的会割耳朵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姨奶奶晃了晃蒲扇,微笑着摇摇头:“那是骗小孩的,不要怕。”可我心中的恐惧仍然无法消除。。。。。。。。。姨奶奶家的夜晚总是那么宁静,我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月亮,心里满是疑惑:大人们经常围坐在院子里,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那些人不也常用手指着月亮吗?可是他们的耳朵为什么没有被割掉呢?。。。
。。二舅是个爱开玩笑的人,我鼓起勇气去问他,他笑着对我说:“你去试试不就知道了?”我吓得一溜烟跑掉了。那时表姐已经上初中了,她严肃地对我说:“那是封建迷信,骗人的……”可我还是半信半疑。。。。。终于,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鼓足了勇气,决定亲自试一试。我狠狠地指着月亮说:“月亮啊月亮,有本事把我的耳朵割掉啊!”说完之后,我赶忙捂住耳朵,飞快地跑到屋里,逃到床上,用被子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起来。我躲在被窝里,甚至能清晰地听见自己“怦怦”的心跳声。。。。。。。。。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睡着了。第二天早上起来,耳朵又痛又痒,我好后悔昨晚骂了月亮,心想:以后再也没人和我玩了。来到镜子前一看,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耳朵还在,“还好,还好。”仔细一看,原来那又痛又痒是蚊子的杰作。。。。。。。。。。。。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这件事。原来,恐惧大多源于无知,而勇气则来自于面对恐惧时的无畏。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会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传说和迷信,也明白了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恐惧,才能不断成长。。。。。。。。。。。。岁月如歌,姨奶奶家的老屋已成为我心中永恒的庇护所,而那弯弯的月亮,也成为我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象征。。。。。。。【江苏兴化市安丰初级中学,指导老师:夏纯健】。。。。。。。。。。。。。。。。
。。。。。。。。。。。。。。。。。。。
作者自评
在写这篇作文时,我仿佛重回姨奶奶家,在那个夏夜仰望星空,回忆涌上心头。姨奶奶的慈祥面容与神秘传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那晚的月亮如银色镰刀,引发我的无限遐想。我曾因恐惧和好奇,大胆验证“月亮割耳朵”的传说,虽只是蚊子所为,却让我学会了理性看待传说。如今,望月再无恐惧,这段记忆已经成为我成长的见证,指引我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教师总评
习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姨奶奶家的老屋描绘得古朴而宁静,青石小路、郁郁葱葱的树木、蝉鸣声声,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画卷。夜晚的月亮则像一把银色的镰刀,既美丽又带着一丝神秘,让人心生遐想。
在文中,月亮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它不仅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夜晚氛围,更引发了小作者对传说的好奇和恐惧。小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自己对月亮的恐惧和对传说的疑惑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个令人心惊胆战的夜晚,与小作者一同感受那份恐惧和好奇。
小作者通过回忆与月亮有关的童年趣事,赋予了月亮“成长和勇气”的意象。小作者通过讲述自己亲自尝试月亮会不会割耳朵的经历,明白了恐惧大多源于无知,而勇气则来自于面对恐惧时的勇敢态度的道理。这一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让读者在欣赏作文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