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哲学思想

作者: 郦波

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与书法家。他的哲学思想以“心即理”为基石,通过“致良知”来实现自我完善,强调“知行合一”的实践性和人文精神,最终以“四句教”作为对其哲学思想的精炼总结。这些思想层层推进,最终构成了王阳明心学的完整体系,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和弟子的一段对话。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碰到事,不怕事,这颗心要到事上去磨练,就像一把兵刃,要在磨刀石上磨练才能锋利一样。

王阳明在贵阳讲学,三年贬谪期满后,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上任后第一天,“蓦有乡民千数拥入县门,号呼动地,一时不辨所言,大意欲求宽贷”。他很快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乡民们鸣冤,是因为庐陵这个地方不生产葛布,却要缴纳繁重的葛布税。弄清了事情原委之后,王阳明先安抚乡民的情绪,开口表态:既然朝廷派我来庐陵县做父母官,如果确有不平、不是之处,我一定为大家做主。这样一表态,大家立刻安静了。然后,王阳明立刻召集县府有关人员开会,了解到这葛布税并非国家应收的税种,而是宦官搜刮民财的一种恶劣手段。之后,他向乡民们宣布,免去今年的葛布税。王阳明刚刚新官上任,还没有跟上下级沟通,他就敢现场说今年就免去葛布税!手下人都吓坏了:这得要担多大的责任与风险?免去了乡民的葛布税之后,王阳明给上级政府写了封信,言之凿凿,陈明利弊,既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又不动声色摆出态度,最后以人情动之,面对奸宦,软硬兼施,竟然就这么轻松圆满地把事情解决掉了。

“知行合一”,事上磨练。首先是具备调查、洞悉全局的能力,然后就是敢于担当,碰到事不怕事,而且敢于迎难而上。神奇的是,他越是迎难而上,越是敢于担当,后来他遇到的困难越是迎刃而解。这就是阳明心学的力量,强大的“知行合一”智慧。

(选自《五百年来王阳明》,有删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