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即通过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观察与体验,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它的特点是先记事、写情、绘景,然后进行抽象归纳,最后上升为哲理。让我们一起阅读下面这两篇散文,共同感受其中所蕴藏的哲思。

清霜之味

◎钱红莉

菜市有卖一种我故乡也有的小萝卜,白皙滚圆,小巧可爱。买些回家,坐在阳光里切萝卜丝,摊开在竹筛曝晒。夜里,不收进来,就放在露台上,让它们在星空下承接霜气。

小时候,母亲常从杂屋扛出木梯,靠在屋檐,攀缘而上,将切好的几十斤萝卜丝均匀地扬在青瓦上。白天阳光晒着它们,夜里星星看着它们,如是七八日,萝卜丝卷缩至一线,吾乡称之为“萝卜菇子”。久经阳光曝晒与夜霜沉浸的萝卜菇子,清香扑鼻,气味带着复调,一层蓬勃的阳光气息裹挟一层冷冷的霜气,夹心的那一点点甜,是点睛的一笔。这些珍贵的萝卜菇子,是要待凛冬大雪封门时才拿来吃的。纵然不放一点肉同烹,却也滋味殊绝,让人一直难忘。

小时候,我家的一畦雪里蕻早已郁郁葱葱了,宽大的叶片青里透紫——当别家纷纷采收,母亲总是不急,说不慌,等它们多打几天霜,更好吃些。

秋日的一个早晨,蹲在街头的我买一位老人腌好的萝卜缨子,捻一点品尝,微苦。老人见我眉头微皱,轻声说,再等一星期,等多打些霜,再腌就甜了。为了不让她失望,还是称了半斤。我们在悄悄谈论霜,犹如交流一种古老的密语。

同事不久前去了一趟东北,拍回一张大兴安岭的秋色,充满无言的霜意。我将这张相片作了电脑屏保,每日开机工作前,总要静静地欣赏几分钟。浩瀚无垠的蓝天下,一排赭黄色的落叶松伫立山间,木屋上方青烟袅袅,慵懒歪斜地飞啊,飘啊,宛如歌声的余音。河流似也受到感召,慷慨地将高远的青天、茂密的松林、稀疏的木屋一起倒映于怀中……此情此景,夺人心魄。

大兴安岭的深秋何以如此之美?不仅仅在于它高寒凛冽的气候,更多在于山川草木在这种气候里生出的萧飒之气。

这种气,即霜气,正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寂寥,那深含不尽的远意。

孔子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我到底活到了有霜意的年龄。虽说人生实苦,慢慢地,倒也能体味到生命中鲜甜一二。人可不就像我家菜园里的雪里蕻么,但凡多经些苦寒,慢慢地,便也多得了一分回甘。

所谓吃七分苦,得三分甜,何尝不算圆满呢?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美文赏析

作者笔下那一味“清霜之味”,实则是人生况味的绝妙隐喻。萝卜丝经霜后愈发清甜,雪里蕻经霜后方显回甘,这“吃七分苦,得三分甜”的况味,恰似人生必经的淬炼过程。作者在“有霜意的年龄”里参透:苦寒不是终点,而是酝酿回甘的必要条件。人生的滋味往往在历经风霜后显现,那三分甜正因为七分苦的存在而显得格外珍贵。

确幸泰山三奇观

◎常小丽

我们从红门开始登山,起初山路平缓,随着山路蜿蜒向前,山势渐陡。

冬季的泰山,虽没有夏日的竹木参天,松柏蓊茸,飞瀑流鸣,但两边高崖深涧,怪石林立,松生峭壁,枝叶横逸,晨钟晚磬中,更显威严肃穆。

“若登天然”“江山多娇”“人间天上”等石刻,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泰山十八盘,我们拾级而上,抬头望去,那一道一道的石阶如同从云端垂下的天梯,而南天门还高高地耸立在云端,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再回头望去,石阶如巨龙的尾巴,隐藏于万丈深渊之中,真是“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

这时,我看母亲累了,突然有了一种背母亲的想法。

“妈,我来背您吧!”母亲笑着表示同意。

我弓身半蹲,母亲用双手环着我的脖颈儿。我稳稳神,深吸气,双手向后揽住母亲的腿,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缓缓站起,我分明感到她的双脚已经离地——我居然把母亲背起来了!这是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我脸涨得通红,一半是害羞,一半是自豪。是啊,在有着“天下第一名山”美誉的泰山,在泰山最为雄险的十八盘,我居然背起了我的母亲,这是何等的幸福!

过南天门,一条银装素裹的天街呈现在我们眼前。看吧!那些落光了树叶的枝丫上、干枯的野草上挂满了冰晶,裸露的高低不平的岩石上,融化的雪水冷冻成条条冰流,如同一首凝固的音乐,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冰雕世界。树上雾凇仪态万千,柔蔓结成银条,松针绽如银菊,洁白晶莹,万丝闪烁,冰魂素魄,独具神韵。就连那高峻平直的“擎天捧日”和“五岳独尊”的石刻表面,都布满了银针玉须般的雾凇,像是被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天街左右延伸,孔庙、碧霞祠、玉皇顶在苍山雾凇的掩映下,如同天上宫阙,仙气袅袅。远远望去,好似龙楼凤阁连接霄汉,玉树琼枝化作烟萝;再加上苍山覆雪,晴峰半残,冰泉悬壑,云路上旋,整个泰山成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仙境。

在泰山之巅,我能看到这冰羽霓裳高舞寒阙的奇景,是何等幸运!

我们正站在泰山巅峰无限感慨兴奋时,突然看到天空中又出现了一道奇观——海市蜃楼。那是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层峦叠嶂,上面蓝灰色的建筑物清晰可辨,如同一幅水墨画被灰白的天空托付着悬挂在天空。

海市蜃楼的奇景在天空中持续了好几分钟,才渐渐隐去。

能在泰山顶上看到海市蜃楼,我是何等荣幸,因为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

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表面上指的是泰山之高,实际上是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唯如此,人的身体才能够“会当凌绝顶”,而精神世界也能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

美文赏析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踪顺序依次讲述了游泰山所见到的奇观和内心产生的感受。文章融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通过仰视和俯视两种观察角度的变化,全方位展现了泰山的壮观景色,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结尾引用孔子的话并加以阐释,指出人要突破眼界和视点,超越自我,用超然心境看待世间变幻,深化了文章主旨。

上一篇: 庄子,会飞翔的人
下一篇: 借景抒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