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
作者: 吴小进名家引路
一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节选自鲁迅《社戏》)
●阅读心得
作者通过描写月夜行船时的清新景色(豆麦清香、朦胧月色、连山如兽),运用嗅觉(清香)、触觉(水气)、视觉(月色、连山)等感官描写,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烘托出“我”急于看戏的急切与兴奋之情。景物的动态(连山“向船尾跑去”)与人物的心理(“以为船慢”)形成对比,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生动。
二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节选自吴伯箫《灯笼》)
●阅读心得
片段开头首先点明小孩子喜欢火、亮光是天性,用“宝儿”在暗屋子里哭点灯就止住这一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生动展现出孩子对光明的本能依赖,勾勒出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再回忆童年除夕玩火、提灯夜游的温暖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热闹欢快的氛围。作者通过这些关于孩子与火、光的景致描写,将自己对童年那段无忧无虑、充满新奇与欢乐时光的眷恋之情不着痕迹地融入其中。表面上是在写孩子对火与光的喜爱,实则是借这一景勾起读者对童年纯真岁月的回忆,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其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写作借鉴
1.精准选材借景情
借景抒情的关键在于选取恰当的景物。在记叙抒情类作文里,若要抒发欢快愉悦之情,可选择如春日暖阳、繁花盛开、潺潺溪流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物;若要表达深沉哀伤之感,像秋风落叶、残阳古道、阴雨绵绵等能烘托悲凉氛围的景物便要着重描绘;在描绘思乡之情时,可对家乡的老槐树、熟悉的小巷等承载着回忆的景物进行细腻刻画。
2.紧扣主题定景情
借景抒情需紧紧围绕作文主题展开。与主题紧密相连、最能触动情感、彰显主题的景物要详写。比如写赞美生命顽强的主题,石缝中顽强生长的小草,其坚韧的姿态、在恶劣环境下的抗争都要细致描绘,周围无关紧要的杂物可略写。要注意,略写的景物并非毫无作用,它们能从侧面烘托主题氛围,让情感表达更具层次感。
3.善用技巧绘景情
在借景抒情时,写作技巧尤为重要。详写景物时,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让景物形象生动,拟人赋予景物情感,排比增强抒情气势等。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觉”描写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等细节,使景物如在眼前,情感也更真挚浓烈。
学生习作
遇见条子泥
◎王思棋
如果我是一只勺嘴鹬,在漫长的生命旅程中,每一次振翅高飞都是对远方的奔赴,而这一次,我遇见了东台条子泥,这无疑是一场改变我命运的邂逅。
春天一到,我便与伙伴们组队向着北方展翅高飞。我们穿越繁华的大都市,城市的喧嚣与灯光从脚下掠过;我们飞过金黄灿烂的油菜花田,那醉人的芬芳似乎还萦绕在我的鼻尖;我们掠过滔滔奔腾的江水,感受着大自然的磅礴力量。
终于,我遇见了东台条子泥。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那仿佛是一方被尘世遗忘的人间净土。广袤无垠的滩涂向着远方无尽延伸,像是大地展开的一幅巨大画卷。红红的盐蒿肆意生长,每一片叶子都跳跃着生命的火热;一排排潮汐树姿态各异,它们是大自然用岁月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展现着神奇的魅力。大大小小的水洼,宛如一面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微风拂过,波光粼粼,美得如梦如幻。海风轻柔地送来海水的咸香和泥沙的清新,我沉醉其中,久久无法自拔。
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黑脸琵鹭长着像琵琶一样独特的嘴巴,迈着优雅的步伐在滩涂上踱步,时不时用低沉的嗓音发出几声鸣叫,那声音就像古老的乐章,我能从中听出它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反嘴鹬细长的嘴巴在水中灵活摆动,它们一边觅食,一边发出清脆的“叽叽”声,像是在欢快地讨论着水中的美味;蛎鹬则用尖锐的喙轻松撬开贝类,动作娴熟而利落,它们得意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们也会围过去,发出羡慕的叫声。
此时此刻,我心里清楚,我们勺嘴鹬的生存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类活动让我们的栖息地不断减少,工业污染使得曾经的家园不再适合生存。每年迁徙的路上,都有不少同伴因找不到食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生存的压力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我们心头。
但在东台条子泥,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人们在这里设立了保护区,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地巡逻,他们守护着这片湿地,阻止非法捕捞和破坏行为。他们还积极向大众宣传湿地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湿地的行列中。这份来自人类的守护,让我倍感温暖。
如果我是一只勺嘴鹬,遇见东台条子泥,无疑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邂逅。我会铭记这片湿地的温暖与包容,铭记人类的守护与关爱。
【江苏东台市富安镇富东学校燕喃文学社】
点评
习作以“遇见”为线索展开,面临生存挑战的勺嘴鹬在东台条子泥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结尾呼吁人们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文中第二、三段进行了大篇幅的景物描写,抒发了“我”对东台条子泥的热爱之情。通篇采用拟人手法,从勺嘴鹬的视角,尤其是对其迁徙途中的见闻以及东台条子泥湿地景物的描写细腻入微,呈现出自然之美,表达了小作者对东台条子泥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