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马头琴响起的时候

作者: 王美程

那是戈壁滩包裹着的翡翠,是故乡,是我一遍又一遍呼唤着的地方;那是自由构成的乐器,是马头琴,承载着一声又一声无尽的遐思。

去年夏天,我随父母来到草原。眼前,无尽的绿色铺展至远方,马儿在山脊奔腾,目之所及皆是辽远、苍茫的草场。

我们在当地牧民的蒙古包住了下来。牧民们很热情,布满沟壑的脸上扬起发自内心的笑容,一双双黝黑的大手招呼我们进屋,怕我们听不懂当地语言,还一边说话一边比划。可一转身,带领我们的牧民就不见了踪影,转而响起一阵豪迈、浑厚的琴声。我欲出门寻他,却发现他端坐在蒙古包门前,拉起了马头琴。这位老人看见我走出来,放下琴弓,乐呵呵地看着我:“我看你这娃娃从刚刚就在看了,要不要学一学啊?”我兴致勃勃地答应了。

“学习马头琴的第一步就是持弓。”老人一边说,一边把他的琴递给我,“马头琴有三种指法:一是按弦,手指要按实,避免出现杂音……”虽然他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他还是尽力想让我听懂,而我也依他所愿听得很认真。他一边演奏,一边讲解运弓的技巧,告诉我怎样控制力度才能让声音饱满且富有感情……

“这马头琴啊,就像马儿一样,你要让心跟着它走,才能奏出真正的旋律。”闲暇时分,老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相传,有一牧人为纪念死去的小马,便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马头琴因此而得名。游牧民族敬重自然中的一切生物,把自我生命融入天地万物,敬畏自然、热爱自然,想到这里,再听此曲,意境又不一样了。

经过一周的相处,我已经可以熟练地拉出一支简单的小曲了,老人看上去比我还要欢喜。离别之际,他将宝贵的马头琴赠送给我,并叮嘱我一定要多加练习:“其实有天赋的娃娃并不少,可惜没有什么人愿意来了解草原文化罢了。”最后,老人用一首《天生的风》送别我们。

也许有的乐器天生就代表自由,此后,每当有马头琴声响起,我都会想起广袤的西北、不羁的灵魂和向往的自由。

●点评

作文以“当马头琴响起的时候”为题,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作者通过入住草原蒙古包的经历,引出了马头琴那悠扬辽阔的演奏声;了解了马头琴的来历后,自己也学会了弹奏,从而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之情。全文行文流畅,感情真挚,令人回味。

【作者系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二中学学生,指导老师:贾俊海】

上一篇: 情趣意趣
下一篇: 月是故乡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