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
作者: 彭宇岑泪光蒙眬间,一道轮廓在月光下渐渐清晰,那是我久违的故乡。
家乡多山、多雨,每天傍晚,便可见月亮从山脚爬到山顶,又跌入脚下的积水池中。
家乡的月亮似乎总是圆润的,中秋时最具情思。那年中秋,金黄的稻谷散发着丰收的香气,辣椒用丝线串成火红的彩带,颗颗饱满的玉米焕发出成熟的气息。刚下过小雨,枝头的桂花花苞里盛满了雨水,清新的空气混合着浓郁的幽香,飘向月宫。月儿也似刚沐浴过,静静地端详着积水池中自己的模样。迎着月光,乡亲们把堆满木桌的祭品摆成一排,红烛的火焰随风荡漾,月亮神女像忽明忽暗。村长点起高高的篝火,大家围成一圈,手拉着手,载歌载舞,古老的笛声空灵婉转,直达心灵,像在诉说神女无尽的思念。
祭祀结束后,大家照例赏月。我们带着吃食和刚酿的桂花酒,来到家中楼顶,或是附近开阔的小山坡上。虫鸣声声入耳,古老的民谣在唇边轻唱,桂花的香气在空中弥漫。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生活琐事。仰望月亮,仿佛看到人影舞动,或是吴刚伐桂,或是嫦娥起舞。远处森林的影子渐渐暗淡,虫鸣依旧,情怀未减。
古人望月,写下了“对影成三人”“低头思故乡”等脍炙人口的佳句,它们所寄予的情思,是在故乡怀抱里的我所无法理解的。当我离开那个小山村,离开家人,离开了家乡的月儿,至此,月儿的印象才深深镌刻在了我心中。每每夜深虫鸣,我便想起高高的篝火和红透了的村民的脸。
又到中秋,月光洒下来,我心头升起一丝暖意,是怀人,也是思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回乡是奢望,明月遥不可及,两行清泪映出月亮倒影,满载思乡愁绪,撒入天地。
我何时才能再见故乡的明月啊!
●点评
作文围绕“月是故乡明”展开,借中秋赏月回忆故乡的山川景致、民俗活动,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思乡情。小作者对故乡月夜的描写细致入微,从桂花飘香到篝火祭祀,画面感十足。结尾妙用诗句,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饱含其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无尽的思念。
【作者系湖南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学生,指导老师:刘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