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眉是座山

作者: 王剑冰

黛眉是座山0

山水游记

太行山始终以峻拔奇伟、厚重壮观著称。为何黄河三峡尽头,现出了这么一座峻中出秀的山?或还是因了那个名字?说白了,那名字太女性。来了才知道,还真有一个叫黛眉的女子,她曾经是汤王妃,聪慧贤淑,助君成功,后遇冷落,执意出走并隐化此山。我相信,王宫里不缺美人,黛眉的离去也许于商汤王无损,但多少年后,一个时代连同那个王都不复存在,她的名字却同山一起留下了。我们不必查证传说的真伪,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的欣赏和追寻。

山若有了灵气,是挡也挡不住的。在通往黛眉山的山道和水路上,各种念想与追寻不绝于途。

进去了才知道,这山是何等奇崛险峻,百态千姿。好容易攀上一座高崖,又会面临一道深谷。在峡谷中穿行,顾了脚下顾不了头上。又是一道峭崖下的空旷峡谷,正是人们想象中的万丈深澜。只有鸟在这深渊里鸣叫,叫声掉落渊底又反弹上来。追着鸟看的时候,就追上了天穹的半弯明月。大亮的白天,怎么会有月亮?可它真真地挂在山顶。从擦耳峡挤出来,觉得它是黛眉的发梳。好容易绕进一处平坦之地,竟然感觉是到了山的怀抱,那是多么大的一片草地,各种野花点缀其中。那阵势,完全是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来了的人们,扑进草中,再也不想出来。

所以,一味地认为黛眉山展现的是奇险嵯峨、深峡断谷就错了,她的气质,还在于她的苍葱与翠秀。一个倔女的不羁她有,一个秀女的优雅她也有,她不甘平庸,不甘寂寞,在此尽情腾挪,尽情舒展。由此,黛眉也真的让人有一种亲近感。

然而,黛眉还会说,只有山仍不构成佳景。你再看山前,竟是一条河,而且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在这里拐了个弯,这一弯就是270度,因小浪底工程,这里变成了浩渺的一汪碧水。站立山巅,遥望出没于云间的太行王屋,俯瞰滔滔涌流的黄河之水,觉得黛眉所占位置实在是好,她与之共同组合成了不可复制的山水胜景。

这么好的地方,不来都要遗憾。杜甫有首《新安吏》,当年他路过新安,心绪正乱,显然错过了黛眉山,若是面对这满山佳韵,一水幽梦,说不定会诵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这样的感怀。李白呢?过来洛阳多少回,也与黛眉擦肩而过,否则也会有“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的激动。我相信墨子来过,墨子看山又读水,由此形成了他壮阔的思想和胸怀。

太阳不断地为黛眉补妆添彩,忙碌了一天,这时要归去了。黄昏时看黛眉,就看见了那俊丽的虚虚实实、起伏有致的眉峰。这眉峰,正有一汪秀眼来配,此刻,那秀眼更显得微波脉脉,澄澈清明。

渐渐地,一切都覆在了静寂之中。站在黛眉山上,天地广阔,星星尤其多,尤其亮,好像举一张网就可以网一兜回去。流星在比照黛眉山画眉,左一道,右一道,长长的秀眉在天空闪过。这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轻微的,尖锐的,单调的,双重的,在山的四周此起彼伏。而你又会感到另一种声息,那是黛眉的声息吗?此时,她一定是睡了,真的,已经看不见水的亮眼,好看的眉,也只留给月亮守着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读与悟

本文想象丰富,灵气十足。文章开头由汤王妃的故事讲述黛眉山名字的由来,充满了神秘色彩。从黛眉山到山前的母亲河,二者共同组成了不可复制的山水胜景,黛眉山景色的“佳”全面呈现,黛眉山的文化韵味也缓缓流出。作者还在行文中想象杜甫、李白、墨子与黛眉山的渊源,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读与写

作者按照游踪描写景物,移步换景,表现了黛眉山“峻中出秀”的特点。在描写黛眉山时,作者使用了“黛眉山”和“黛眉”两种不同的称谓,蕴含着作者赋予其不同的角色。使用“黛眉山”这一称呼时,是将黛眉山作为一个自然景观在写,描写细致,蕴含着作者理性客观的态度;使用“黛眉”这一称呼时,是将黛眉山拟人化,将其看作一个温婉的女子,表达了作者对黛眉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