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接龙

作者: 李润宁

故事接龙0

文题速递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话题,同学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提示:

1.小组先进行讨论,确定故事的话题、人物等。如“有人摔倒了”“那一天,我遇到了他(她)”“一个外星人站在我的面前”等。

2.小组同学依次接续,每人至少说一个完整的句子(或一个小的情节),接上前面的内容。时间约5分钟,要尽可能说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推选一名同学将小组讲述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讲得最吸引人。

写作指津

1.结构完整,有始有终。

写故事一定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六要素”,这样才能使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莫怀戚的《散步》,开篇就告诉我们一些关键信息,地点:田野;事情: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接着在第2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母亲身体不好,应多出去走走;在第4段点明时间:初春;在第6段讲述了故事的经过:面对大路和小路的选择时,大家的意见出现分歧;最后交代故事的结果:“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走小路。文章虽不是很长,“六要素”却交代清晰,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作者在叙事的过程中还插入了景物描写及情节的微小波澜,但都是点到为止,并未展开来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2.巧设悬念,频生波澜。

悬念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倒叙、夸张、中断等方式造成读者对情节的期待心理,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着重渲染。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作者在行文构思上巧设三个悬念:(1)“我”和老余在深山发现茅屋产生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2)瑶族老人不是主人,主人家会是谁呢?(3)一群哈尼小姑娘出场之后,引出“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盖房子”的疑问。作者运用“设悬——释悬——再设悬”的手法,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同时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也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合理想象,丰富情节。

确定故事情节后,可通过适当的联想与想象去丰富细节,使情节更加曲折,人物更加生动,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这段文字运用了语言、神态描写,“美极了”“多么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老大臣的赞美,将其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大臣的自欺欺人;“仔细地看”刻画出老大臣的虚伪丑态,同时也写出了老大臣只想保住官职而一味阿谀奉承的心理。

上一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下一篇: 鸡王传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