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的“特写镜头”

作者: 杜少琼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任务为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撰写。其中,《“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采用新闻特写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运动员跳水的画面,让读者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特写是摄影或影视等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拍摄手法,通过近距离拍摄,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在写作中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能有力地突出人或物的特征,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凸显文章的主题。

一、“特写镜头”的类型

1.人物特写

人物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人物特写就是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做集中、精细、深刻、突出的描绘。经典的作品中往往有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过目不忘。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作者对孔乙己外形的特写,瞬间让读者记住了这个穷困潦倒、迂腐封建的读书人。“站着喝酒”“穿长衫”“青白脸色”“夹些伤痕”“花白的胡子”,从远景到近景,从整体到局部,这样的特写将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对人物的特写可以同时从多个角度进行,例如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也可以重点突出某一方面。精彩的人物特写如神来之笔,寥寥几句便形神兼备,这需要我们具备捕捉人物细节的能力,也需要学会模仿借鉴。

2.环境特写

环境特写可以为文学作品营造特定的氛围,特别是小说、散文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具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引出下文的作用。如莫怀戚的《散步》中,一段对田野的特写: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环境特写从远景切入,先呈现一大片田野的景象,开阔而绿意盎然;然后镜头聚焦于小处的景象,“树枝上的嫩芽儿”“起着水泡儿的冬水”,大小画面相互变幻,层次鲜明,视觉冲击力强。

3.场景特写

场面特写,就是对特定时间或地点内多个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会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法,集中表现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如刘成章的《安塞腰鼓》中,一群人在黄土高原上敲鼓、舞蹈的大型场景: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段场景特写主要从整体上进行描述,但场面不断变化,从一百多个后生的热烈狂舞,到聚焦鼓点、脚步、瞳仁等,场面开阔、雄浑,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融合。

4.细节描写

用特写镜头的手法关照人或物的某一局部特征或细节特点,将这些局部和细节以缓慢放大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走进作者设置的情境,与其中的人或物更好地进行“沟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连接。如李修文的《山桃花》中,一段关于花开的特写镜头:

突然,像是雪粒子瞬时绽作了雪花,像是一根爆竹的引线正在滋滋冒烟,一颗花苞,对,只有一颗,它轻轻地抖动了一下,而后,叶柄开始了不为人知的战栗,萼片随即分裂。我心里一紧,死死地盯着它去看,看着它吞噬了雪粒子,再看着花托在慌乱中定定地稳住了身形。我知道,一桩莫大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即使如此,花开得还是比期待中的更快。是的,一朵花,一朵完整的花,闪电般,就这么开了出来。在烟霾里,它灰尘扑面;在北风里,它静止不动,小小的,但又是嚣张的。灾祸已然结束,分散的河山,失去的尊严,必须全都聚拢和卷土重来!我看看这朵花,再抬头看看昏暗的天光,一时间,竟然震惊莫名,激奋和仓皇全都不请自到。

这段文字将花开的过程放慢,在细致描摹的同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震惊”“激奋”和“仓皇”之情。

二、创设“特写镜头”的技巧

写作中运用“特写”技巧创设鲜活的人物、环境、场景等,从远到近、从大到小,变化多姿、动感十足,引领读者走进作品。

创设成功的特写镜头有技巧可寻:

1.精准定位

新闻特写需要全篇进行特写,而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等,特写只作为一种点缀,因此要精准选择需要放大的画面。所谓精准定位,就是准确选择能强烈表现中心情感、思想的瞬间画面放大、放慢展示。如朱自清的《背影》中记叙了许多瞬间,如回到家看到“一片狼藉”、与父亲的对话、车站的叮嘱、买橘、送别等,作者精准选择,放大、放慢“买橘”的过程,因为这是父爱最动人之处。

2.多角度展示,小处放大

特写镜头的最大特点是把细微处放大,把瞬间放慢。以语言创设特写镜头,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通过多感官进行聚焦。如特写一朵花,可以对其形态、色彩、味道及赏花人的神态、动作等进行一一刻画。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花的特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角度进行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3.特写视角多变,体现动感

特写本为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影视以动感、变化、立体等优势吸引观众,文学作品中的特写也需要通过改变观察角度来创造不断变幻的视听效果。例如上段对春花的特写,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将春花灿烂的景象一一展现。

4.善用修辞手法,增强画面感

创设“特写镜头”时,常用拟人、比喻、夸张、通感、排比等修辞手法,如梁衡的《壶口瀑布》中,对龙漕里的水的特写: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描绘画面,使人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文学作品的特写主要由细节描写构成,可以说细节是特写的组成形式,特写是细节的聚合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探索宇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