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
作者: 包车力木格考点解读
阅读主题为“探索宇宙”的文章,我们将进入科学探索的奇妙世界,探索人类对神秘宇宙的无尽好奇,解密宇宙奥秘,领略科学的无限魅力。这类文章常以新闻报道、时事评论、学术论文等形式出现,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生动性和评论性的特点。中考常见的考点有: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筛选主要信息;(3)通过阅读文章,判断选项中信息的正误;(4)结合实际,谈自身感受。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王家骥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斥力的作用,使得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学常数显著地大于它现在所具有的数值,那么它的排斥作用就会过于巨大,以致万有引力根本不可能把物质吸引到一起,形成恒星和星系。
据此,一些科学家提出了所谓的“人择原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为什么是这个样子,那是因为它必须是这个样子,生命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才有可能存在。或者说,一些物理常数的数值为什么必须那么大,那是因为只有当它们的数值等于那么大的时候才会有人类存在。
“人择原理”是当代物理学中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中,自然规律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应该有着某种跟人类毫无关系的原因。“人择原理”最激烈的反对者说,这个原理是不科学的,它起着帮助“创世论”的作用,意味着有某个类似于上帝的设计者为最后创造出生命和人类,对即将通过大爆炸生成的宇宙作了细致的调节。
但是,另一些物理学家则认为“人择原理”另有蹊径。他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很多可能存在着的宇宙中的一个。事实上,很多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已经开始相信我们的宇宙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许许多多宇宙中的一个。按照这种“多重宇宙”思想,有很多不同的宇宙和很多可能的自然规律,它们并非都生成恒星和星系,即使恒星和星系能够生成,它们那里不同的自然规律也不一定能让恒星制造出那些对于生命来说至关重要的元素。
当然,按照多重宇宙观点,我们的宇宙就不是唯一复杂到足以支持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的宇宙。英国天文学家里斯认为,在多重宇宙中,数量众多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宇宙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洋”,在这个“海洋”中可能散布着一些“岛屿”,这些“岛屿”被称为“可居住宇宙”。在各个可居住宇宙,物理常数的数值仅仅略微有些不同,都在允许生命存在的范围之内。我们的宇宙应该是一个普通的可居住宇宙,并无特别之处。
多重宇宙使得“人择原理”成为一种概率原理,从而具有了科学依据。有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新理论,叫做弦论。这种理论主张一切物质都由极其细小的弦组成,这些弦具有一定的能量,在十维的时空中进行振动。弦论所描述的宇宙远不止一个,可达10500个。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的数字。在这么多的宇宙之中,每个宇宙都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可居住宇宙的出现即使只有极其微小的频率,它的绝对数量也必定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诚然,弦论是一种尚未被实验和观测证实的理论。可是,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他认为在那些可居住宇宙的“岛屿”上,确定基本物理学和宇宙学状况的物理常数或许可以与我们的宇宙有很大差别。例如,它们或许有更重的电子,或许由一次较冷的大爆炸演化而来,或许光会以较低的速度传播,或许万有引力会更强大。假如真是这样,那可居住宇宙出现的概率就大多了,但它们之间的差别也就十分巨大。
(节选自《别样宇宙花亦红》,有删改)
●思考练习
1.下列对“人择原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择原理”是一种以物理学为依据,试图解释宇宙生命诞生原因的理论。
B.“人择原理”认为宇宙的自然规律与生命产生、人类存在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C.“人择原理”符合多重宇宙理论观点,是用以解释可居住宇宙的普遍适用的原理。
D.“人择原理”受到指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很容易被持“创世论”观点的人利用。
2.下列对“实际上,里斯走得比这更远”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里斯发展了一种能够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调和在一起的弦论。
B.里斯接受了多重宇宙观点并通过实验和观测创建了新的理论体系。
C.里斯已为“人择原理”和可居住宇宙找到了物理常数的证据。
D.里斯认为物理常数与生命产生之间的关系未必局限于已有的认识。
再启征程,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
◎是钟寅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也预示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这一刻,举国上下都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奋、自豪。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到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成为常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已从构想成为现实,一个又一个航天纪录被刷新,一个又一个关键任务被突破,我们在星辰大海中见证了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坚实步伐。
在探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追梦人永远青春洋溢。此次神舟十七号乘组,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将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不到34岁的唐胜杰是目前我国执行空间站任务最年轻的航天员……可见,在探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我国航天事业人才辈出、蹄疾步稳。逐梦圆梦,是一程接着一程的砥砺奋斗,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将青年的“梦想之星”永远擦亮、永远传递,相信在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新面孔、新力量、新角色为航天事业注入新动能,让伟大的中国航天事业在青年的接续奋斗中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逐梦太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今年(2023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30年。从最早的天宫一号到如今的空间站建设,无数航天人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底气,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在浩瀚太空中刷新“中国高度”。神舟十七号飞船的发射将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也启示我们,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断破解“卡脖子”问题,勇于走向科技“无人区”,才能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梦想才能化为现实。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
(选自《现代快报》2023年10月26日)
●思考练习
“这一刻,举国上下都因中国航天创造的非凡成就而振奋、自豪。”值得我们振奋、自豪的,还有航天员所展现出的精神。请结合文章第二、三段,说说他们具有怎样的精神。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