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1
作者: 曾娜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观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赏圆月,热闹非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是一个象征着幸福和团圆的节日。
元宵佳节,夜色似水,月华如练。晚风抚梅,散落一地幽香,萦绕在鼻尖,愈飘愈远。正月十五的圆月勾起了我无数回忆,我浅浅一笑,想起了那年元宵节“捞月亮”的故事。
“月亮怎么掉水里了?”担忧与惧怕如一团阴翳,注满了我幼小的心灵。奇怪的是,我讶然望着大人们仿佛没事一般,依然有说有笑,谈天闲聊。
抓起网兜,我独自奔向湖边。月亮散发的光依旧柔如绸缎,但在我看来,它正在向我呼救。俯身,我伸长网兜,费了十成力气才触碰到它的一角,还未起网,月已经支离破碎。涟漪圈圈荡漾,正如我惶恐的心,久难平复。
再试一次?我的心怦怦乱跳。网兜颤抖着,缓缓浸入水中,木柄上霎时镀上一层银光。眼见月亮装进兜中,我轻轻用力往上提起,在网兜出水的那一刻,“哗啦”,圆圆的月又掉进了湖里,只剩几丝残光在眼眸深处。
“呜哇——”湖畔兀地响起了我孤独无助的稚嫩哭声。大颗大颗滚烫的泪珠滚入湖里,凌乱了水中的月影。爸爸闻声赶来,柔声询问原因。我指着湖中圆月,泣不成声。
爸爸转身离开,不一会儿,他端着一个脸盆走来。只见他慢慢蹲下,轻轻舀起一盆湖水,说道:“孩子,你看。”我抹了抹泪,向脸盆里望去,却不由得愣住了,清浅的脸盆中竟卧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太好啦!捞上来了,月亮被爸爸捞上来了!”我跳着,笑着。
后来,我逢人就稚声稚气地说,天上有轮大月亮,爸爸的脸盆里有个小月亮,还一边用手比划着,也不管别人戏谑的话语、讶然的眼神,我就这样说了很久很久,而那轮元宵节的月亮也一直挂在了我的心上。
一轮明月高挂于天际,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光亮。我始终记得那个元宵夜,记得那个团圆的日子。元宵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是中国人心中那份情感的寄托。
月圆人团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温馨美丽的节日——元宵节!
【江西南丰县第二中学】
●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的记叙文,形式规范,叙事完整,描述细腻。以“元宵夜,月圆人团圆”为主题,通过具体的回忆以及对元宵节的习俗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小作者儿时捞月亮的故事。本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充分表现了元宵节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特别是它所传递的家庭团聚和人情温暖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