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2
作者: 夏嘉琪“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清明,细雨蒙蒙,如诗如画。人间四月,清明雨上,思亲之情愈发浓烈。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其名源自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此时恰逢仲春与暮春之交。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扫墓,实乃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清明,是祭祀逝者的庄重活动。昔日年幼,总觉此事遥远;而今时序流转,长大后的我心中却也滋生出了不舍的羁绊与深深的怀念。
细雨淅沥,连绵不绝,恰如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丝如织,仿佛天地间铺展开一幅哀而不伤的画卷。
“手上的东西拿好了吗?”母亲在一旁忙碌着,却也不忘回过头来叮嘱我。她的声音如同春日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我心头的些许阴霾。
“都拿好了。”我回应道,心中却如潮水般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母亲沉默片刻,轻声道:“走吧。”她的背影,在细雨中显得格外坚定。
我跟在舅舅、大姨和母亲的身后,扒开路边沾着露水的杂草,跨过泥泞的小径。大人们的背影在雨中显得有些落寞,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愁。我们终于在刻有外公名字的石碑前停下,红色的苹果、黄色的纸钱、琥珀色的酒依次摆开,为这白色的墓地增添了几分色彩。舅舅用锄头清理着七横八竖的枯枝杂草,火盆里窜动的火焰吞噬着一张张纸钱,仿佛在与逝去的亲人进行着无声的对话。我接过母亲手里的线香,学着大人的样子,跪拜、磕头。一缕缕青烟从人们手上飘走,最终融入烟雨朦胧的远山中,带着我们的思念,飘向了遥远的天际。
清明,是一个充满哀思与深沉的日子。人们祭拜祖先、缅怀先人,这不仅是怀念,更是对逝去生命的尊重。这是一代代血脉的相连,是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在这个纪念逝者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是在哀悼过去,更是在积蓄着勇敢向前、努力生活的勇气——追忆往昔,珍惜当下,希冀未来。
在这清明时节,我们缅怀逝去的亲人,感恩他们给予我们的一切。同时,我们也应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时光,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我们在清明的细雨中,感受生命的厚重与美好。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的雨缠绵细腻,却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生命是一场奇妙的相逢,是跨越时间岁月的相守。有些记忆深藏于心,往事故人不可追,未来皆可期。
【江西南丰县莱溪乡中学】
●点评
小作者在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笔触,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清明节的内涵和自己内心的情感。习作引用经典的诗句,增强了文化底蕴,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一传统节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