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情结

作者: 苗文娟

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光阴如何流转,在你的脑海中,总会有某些东西,深深地烙印在你的内心深处。那碧绿幽静的麦田、金黄诱人的柑橘、袅袅升起的炊烟……多少人事都在不经意间飘然而去。但是,那些美好的记忆,却能经受时光的侵蚀,令你经久难忘。

请以“      情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1)补全题目;(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托物言志法能为习作增添厚度和意蕴。以本文为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精心挑选眼中“物”。

所选之“物”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事物,且是有“情结”的,情结即深藏心底的感情。这种情结需要有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载体,如紫藤萝是宗璞的情结,代表了她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小桃树是贾平凹的情结,代表了他对小桃树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扬;“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情结,代表了他对于人生选择的遗憾……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有这样的一种事物,触发过你的情思,影响了你的成长,最终成为了你的情结。

2.细致描写显神韵。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重头戏是要对“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描写,力求描写出“物”的形和神,且要言之有序。如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对于小桃树的描写贯串全文,桃核埋在角落里,写它的萌芽“拱出一点嫩绿儿”到“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再到“有院墙高了”,被猪拱折过,讨人嫌,被遗忘……以及最后“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这样详细地写小桃树的成长经历,让人深刻感受到其顽强与不屈。描写越细致,越能彰显其内在的神韵。

3.画龙点睛传品性。

除了对“物”有感情寄托外,“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应揭示出来,即要有画龙点睛之句。如宗璞《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段话直接点明了紫藤萝的“志”,即所写之物的思想、灵性。若“物”的特性与我们要表现的某种精神品质相似,那么对“物”的描写就是这种精神品质的彰显,如此,便可表现深刻的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

下水文章

桂花情结

对于一个九月出生的人来说,儿时盼望秋天就是盼望着长大。成年以后,盼望秋天到来,却是因了那份香。

开学后,热浪持续,燥热不减。某天进入校园,只觉一阵凉意携着一股香浸润肺腑,那是桂花仙子报秋来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花就是那人间仙子,让忙碌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

说来你可能不信,认识桂花还是二十年前的事。我的家乡没有桂花,房前屋后只种清一色的苦楝树,气味也是独特的清草味。到了秋天,处处能闻到的是阵阵稻谷香。

工作成家后,我家搬到临河的小区。屋前河岸边,一棵歪斜的桃树每年都惊艳“亮相”,新开的桃花犹如新生儿一般灼人眼球,让你忍不住凑近它。屋后则是两棵桂花树——一开始,我都不知道它们是桂花树。每年桃花开时,它并不会开花,因此,即使每天经过,我也对它熟视无睹。

七八年间,它们只生长着,却总是没有开花。到了有一年秋天,我突然闻到一股浓烈的香,这让我感觉恍如换了一个地方,我也才去瞧它们——真像两位仙人,在你不知不觉间来到人间!小区不大,桂树只有两棵,如姐妹一般标致。一棵金桂,一棵银桂,颜色不艳,是柔和的浅黄和米白;小如苔米,花朵恣意绽放在墨绿叶丛中,散发着阵阵不俗气韵。正如李清照所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那些十字小花是那样的小,却并不单薄。许多小花一簇一簇地挤在一起,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香气充盈了一大片。几阵秋雨过后,桂花在风雨中尽情舞蹈,可谓在风雨中酣畅人生,了无遗憾。

不知为何,桂花的凋零没有勾起我的伤感,因为桂香始终萦绕在我的鼻尖与心房,甜蜜着我心中的梦想。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我可能也是无人知晓的,默默无闻,那又何妨?刚种下的桂花树,一般需十年左右才能开花,且开花时间也没有固定。人生如桂,无人生之苦痛,哪有生命之美好?无风霜雨雪摧,哪来阵阵桂香飘?我只顾生长,不问开花。

如今,换了新居,老屋窗外的两棵桂树姐妹也因改造被砍去了,它们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所幸,新居屋旁也有桂树,所谓“相看两不厌,唯有桂相伴”。到了桂花快凋零时,我还会在树下挂一把大伞,采集起那些散发着馥郁香气的小精灵,冷藏,享用,回味。

自从爱上桂花,心中就充满着期待,充满着力量。期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芬芳,那份震撼。

教师自评

本文借桂花这一事物,托物言志,抒发感情,通过与桂花邂逅过程的回忆和描绘,传达了对成长变化和生命的理解。本文启示我们要在岁月流逝中体会真实的美好。愿我们都能像桂花一样,默默成长,静待芬芳。

学生习作

莲花情结

◎雷 晨

每到梅雨天,虽觉得湿漉漉的,但心中仍有期盼。世间与雨雾朦胧相拥,转眼间,地面已满是倒影。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莲被风吹得飘摇,却无半分脆弱之感,竟还带着几分灵动。

我倚窗而望,看不见一颗星星。风夹带着雨从窗纱渗透进来,我知道我该回家了。持伞入雨,却在经塘之时误行于荷莲之间,穿梭在淤色浅泥之中,一时怜爱雅景,竟不知何时与塘荷融为一体。塘中的莲花随着风雨摇晃着曼妙的身姿,散发淡淡轻香,沁人心脾,惹人陶醉。靠近细看,却发现前些天的炎热,已将洁白的莲花晒得干燥,叶片白中微微透着些许黄色,早已没了刚开时的鲜活,塘中的水也因此被染成更深的绿色,但这莲却执拗地漂浮于塘中,无半分垂死时的悲鸣。

我沉醉于塘中之景,却也厌恶淤泥将裙摆玷污,迫不得已,我边抱怨着,边将被打湿的白裙拉起,裙子连带着塘中的淤泥拂过一旁洁白的莲花,心中一叹:这莲花必将染上污秽!又想到好好一池莲花即将会因此而被封存,悲伤幽然爬上我的心尖。

不曾想,那被裙摆拂过的莲花,虽沾染上淤泥,却依旧直立着身子,不惧风和雨的捶打,毅然立于水中,伤痕累累的莲瓣保护着心中那一方圣洁的天地。这一幕穿透了我的心,突然想起周敦颐所爱之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千年之后的我此时正与他共赏同一芬芳。

莲是纯洁廉明的象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出于污浊却不染分毫,生于泥沼却不浸半分尘埃。生得廉洁,出得清香。

返回家中后,我内心仍有余情。我将窗户关上,看着雨漫无目的地爬过玻璃的轨迹,雨跟随着风洗涤着大地的一切,却无法将莲那纯净的心浸染。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浙光中学】

点评

本文通过描绘雨中莲花,把莲花与坚韧和纯洁的品质紧密结合,重新塑造出一个富有哲理的意象。文中提到的周敦颐的名句,更是将莲花的精神提到了思想高度,希望读者都能在喧嚣中保持一颗清静的心。

上一篇:
下一篇: 动手做某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