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眼光看世界

作者: 杨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大千世界,绚烂缤纷,但即使是同一种事物、同一处风景,不同的人所看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风景,同一个人于不同的时间去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和心境。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视角去仔细观察生活,用心体会,摹写自己的所见所感。

一、仔细观察,全方位了解事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一定会看到一些令我们或震撼、或心动的景物,但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人文景观,我们都要从不同的角度细心地观察它们,全方位地了解它们,翻阅相关书籍或在网络上查询,了解它们的历史、成因、相关故事等;或阅读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这样才能更顺畅地描绘它们。

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蝉》一文,其实就是经过了作者长年累月的细心观察,不断地记录总结,这才得以真实详尽地为我们介绍蝉的巢穴和卵,呈现出蝉完整的一生。正因为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最终感悟到蝉的不易。作者在文章最后为蝉正名发声:“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蝉怜惜与敬佩的情感。

二、思考总结,概括事物主要特征

无论是事物还是景物,我们都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思考,概括其最显著的特征。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著名桥梁专家茅以昇写的《中国石拱桥》,通过具体、细致的观察,不仅为我们详细地展现了赵州桥的具体面貌,还高度概括了赵州桥最主要的三个特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无独有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中,也是在游览并观察了十多处园林后,才总结出了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作者就抓住这个特点,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可见,我们在介绍、描写所看到的景点、建筑时,也应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展开,这样才能突出中心,不蔓不枝。

三、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地介绍事物

世界很美,景物繁多。我们要想清楚明白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就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而不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写作时,要突出重点,有所取舍,按照时间或者空间顺序展开,有逻辑地介绍事物或景物。

我们仍以《中国石拱桥》为例,茅以昇先总写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然后选取两座最具代表性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其所体现的特征;最后抒发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肯定和赞美,点明了现代桥梁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苏州园林》同样选取了四种最突出、最主要的景观来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假山和池沼、树木、花墙和廊子、门和窗。从大到小,从主到次,清晰明朗,层次分明地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感。

毛宁在《梦回繁华》中摹写《清明上河图》时,把全图分成开卷处、中段、后段三个层次,为我们依次展示了《清明上河图》震撼人心的细节。

要想把看到的万事万物都展示出来,就要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体会,用自己细腻的心境去感知。就像作家梁衡所说的:“要想写好景物,一定写人所未至之景,或写人虽曾至而未见之景。”正如他的《壶口瀑布》,没有选择声震天地、人潮涌动的雨季壶口,而是选择了大家所忽视的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去写,这样安排,文章自然独特新颖。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多读书,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运用生动形象的修辞以及顺畅多样的表达来展现我们眼中、心中的美好世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