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创作的故事画。画面描绘了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神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神飘然而至,时隐时现。后段画中,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无奈之情显现于画面中。
此图分段描绘了赋的内容,构图连贯,设色浓艳,画法古拙,山石树木有勾无皴,“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正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系初唐以前之画风。此图从画法、绢、色等方面进行研究,当为宋人摹本,但画风仍存六朝遗韵。
《步辇图》
《步辇图》乃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部分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画家为了更好地凸显唐太宗的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一是以宫女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秉烛夜游图》
《秉烛夜游图》为宋代画家马麟所绘。画中一轮明月朗照山间园林,园内的亭、廊将画面分为明月当空、远山如黛,以及烛影摇曳、花枝扶疏两个部分,构图奇巧。画中银烛高照、海棠娇美、月华如水、香雾曲廊等意象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苏轼咏海棠的名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全图以画境营造诗境,用诗情衬托画意,诗画互释,隽永清新。
《秋郊饮马图》
《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頫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品。画作以几棵秋树交代时令,树干有篆书笔意,苍劲古朴;堤岸青绿敷色,含蓄浑厚;十匹骏马,或奔驰,或嬉闹,或饮水,神态各异。
《桃源仙境图》
《桃源仙境图》由明代画家仇英所作,绘出了山水洁净秀润、隐者仙风道骨的避世幽景。近景高士风采翩然,古松悬藤挂蔓;中景烟霏雾霭,山势峭拔,旅人登山;远景峰峦奇峻,松林葱郁,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全图设色明丽,“精工之极,又有士气”,是明代青绿山水画中的代表作。
《挂兰图》
《挂兰图》的作者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沈周。挂兰是岩壑深处的一种悬根而生的花。此花一茎数苞,近于蕙兰,《挂兰图》描绘的便是其芳香暗持之态。全图乃画家兴之所至、草草而成之作,故而更显笔墨灵动,堪称一幅寓意平淡却耐人寻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