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孟子
作者: 甄鹏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迭出,以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为代表,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和文化百花齐放的年代。其中,我独爱孟子。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以“子产放鱼”的故事,说明“君子可欺以其方”。孟子提出“君子远庖厨”,因为“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说的是实际情况,绝非虚伪,我本人就有切身的体会。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仁政”说。“仁政”说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典型的“以人为本”。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这表明了“群众利益无小事”,可见孟子的“仁政”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不过,孟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是“正气”说。他提出“浩然之气”的概念。他强调“舍生取义”,认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又提出“仁者无敌”“舍我其谁”。人们很难相信这些豪言壮语竟出自一个迂阔的儒生之口。
儒家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提倡个人修养,表现出强烈的自尊自强精神。他引用、重申曾子的话:“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他赞美颜回,“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独爱孟子,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位演说家和雄辩家。他的文章语言浅显,逻辑性强,富有感染力。短文《鱼,我所欲也》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孟子本人也承认自己好辩,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独爱孟子,因为他的书生本色,坦诚正直,骨子里充盈着不屈不挠的斗志;因为他的荡气回肠、豪气干云,他是文人中的侠客。如此张扬的个性,怎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所以,孟子只能是“亚圣”。但在我辈心中,孟子的气度和气势,无人能及。
我把孟子当作楷模,而不是圣人。我可以不喜欢某些学说和主义,但应容忍它们的存在。在一个多元化的民主社会,绝不能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选自《山东大学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