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意趣

作者: 许彩霞

有人说,追寻一份独特的情趣意趣,是为平淡的日子添一抹亮色,是给单调的生活注入活力,能使我们在平凡日常中敏锐地感知美好。拥抱情趣意趣,自在生活,如此,生活便不再平淡,而是一趟满溢着诗意与欢愉的浪漫旅程。

林斤澜!哈哈哈哈……

◎汪曾祺

林斤澜这个名字很怪。他原名庆澜,意思是庆祝河水安澜,大概生他那年他们家乡曾遭过一次水灾,后来水退了。不知从哪年,他自己改名“斤澜”。我跟他说过,“斤澜”没讲,他也说:没讲!他们家的人名字都有点怪,夫人叫“古叶”,女儿叫“布谷”。大概都是他给起的。斤澜好怪,好与众不同。他的《矮凳桥风情》里有三个女孩子,三姐妹叫笑翼、笑耳、笑杉。小城镇哪里会有这样的名字呢?我琢磨了很久,才恍然大悟:原来只是小一、小二、小三,这都是林斤澜搞的鬼。林斤澜被称为“怪味胡豆”,罪有应得。

斤澜曾患心脏病,30岁就得过一次心肌梗死。后来又得过一次,但都活下来了。60岁时他就说过他活得已经够了本,再活就是白饶。斤澜的身体不算好,但他不在乎。我这些年出外旅游,总是“逢高不上,遇山而止”,斤澜则是有山就爬。他慢条斯理的,一步一步地走,还误不了看山看水,结果总是他头一个到山顶,一览众山小,笑看众头低。他应该节制饮食,但是他不,每有小聚,他都是谈笑风生,饮啖自若,不论是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全都招呼。斤澜爱吃肉,三天不吃肉就觉得难受。斤澜的吃喝是很平民化的。我和他曾在屯溪街头一小吃店的檐下,就一盘煮螺蛳,一人喝了两瓶加饭。他爱吃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毛豆腐、臭豆腐,都好。煎炒煮炸,都好。我陪他在乐山小饭馆吃了乡坝头上的菜豆花,好!

斤澜的平民化生活习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平民意识,这种平民意识当然会渗入他的作品。

斤澜的哈哈笑是很有名的。这是他的保护色。斤澜每遇有人提到某人、某事,不想表态,就把提问者的原话重复一次,然后就殿以哈哈的笑声。“×××,哈哈哈哈……”“这件事,哈哈哈哈……”把想要从口中掏出他的真实看法的新闻记者之类的人弄得莫名其妙,斤澜这种使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尾巴的笑声,使他摆脱了尴尬,而且得到一层安全的甲壳。

斤澜极少臧否人物,但是是非清楚,爱憎分明。他一直在北京市文联工作,对市文联的领导,一般干部的遗闻佚事了如指掌。斤澜平时似很温和,总是含笑看世界,但他的感情是非常强烈的。

斤澜对青年作家(现在都已是中年了)是很关心的。对他们的作品几乎一篇不落地都看了,包括一些评论家的不断花样翻新、用一种不中不西稀奇古怪的语言所写的论文。他看得很仔细,能用这种古怪语言和他们对话。这一点,他比我强得多。

林斤澜!哈哈哈哈……

(选自《人生有趣》,有删改)

赏析

选文中,林斤澜的生活点滴尽显其别样情趣,名字随性更改,家人的名字也别具一格,足见其思维的跳脱与新奇。他面对疾病的豁达,身体不好却坚持爬山、饮食上毫无节制、钟情各类平民美食,平民化的生活习惯彰显出他率真质朴的一面;他标志性的哈哈笑,巧妙化解尴尬,为生活增添了一丝诙谐的色彩;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怪味小说”深入挖掘人性与社会现象。全文通过叙述这些方面,生动地展现出林斤澜充满情趣意趣的一生。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崔明杰

“今天,我们班的思棋同学又发表了一篇习作!下面,有请思棋同学上台领取样刊,并朗读她的作文!”吴老师在讲台前充满激情地宣布。

思棋,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扎了个马尾,清秀的面庞,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进入初中开始,她就展现出过人的才情。还记得吴老师第一次布置的作文作业是写自己的家庭,大家都觉得头疼。“这有什么可写的,一家人整天待在一起,也没啥呀!”方舟子在座位上嘟囔起来。“是啊,是啊!”有人随声附和。吴老师巡视了教室一圈,目光落到思棋身上,“那就请我们的课代表来谈谈吧。”

“我觉得可以写写我们的妈妈。”她话音未落,方舟子“唉”了一声道:“没想到课代表也落入俗套了。”思棋不紧不慢道:“我们可以写妈妈‘唠叨’的爱。先写妈妈如何唠叨我,但我就在这唠叨声里慢慢长大。以前,觉得妈妈的唠叨就像空气一样,可有可无;可长大后,妈妈的唠叨少了,偶尔听不到的时候,还觉得有些想念。在妈妈的唠叨声中,我学会了许多独立生活的技能,懂得了生活中要学会关爱别人,明白了在学习上要努力勤奋……”方舟子一拍手掌道:“好,好!有这样的‘唠叨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第二天,思棋同学在语文课上朗读了自己的作文,语言诙谐,母爱溢于言表,同学们纷纷拍手称赞。“这篇习作可以推荐到报刊发表!”没过多久,《家有“唠叨妈”》一文就发表在报刊上,对此,我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从此,她就停不下创作的脚步了。《我的“全能”同桌》展示思颖同学在数学课上做题讲题靓风采,生物课上满嘴“胡说”有真功,和班主任谈话显机智,个性十分鲜明;《这样的人让我敬佩》聚焦吴老师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做积累”,从语文知识的积累到作文素材的积累,让一个教学认真的老师形象跃然纸上;《迟来的苹果》回忆了小时候妈妈给外婆削苹果,外婆给孙女切苹果,孙女给生病的外婆削苹果的故事,抒发了浓浓的祖孙情……一篇篇作文,聚焦同学、老师、家人,就连自己也不放过。三年来,她竟然发表了二十多篇习作,也因此激发了班上同学们的写作热情,每学期都有十多篇作文见诸报端。

看,思棋正自信地走向领奖台。她,就是我们班的写作“牛人”!

【江苏东台市富安镇富东学校燕喃文学社】

点评

习作以富有情趣的笔触,展现了“写作牛人”思棋的创作故事。小作者巧妙运用课堂对话场景,通过方舟子的质疑与思棋的机智回应形成趣味反差,将“唠叨妈”这个寻常题材点石成金;文中列举的《我的“全能”同桌》《迟来的苹果》等作品,既呈现出思棋同学捕捉生活诗意的慧眼,又暗含写作的真谛——从平凡中发现闪光点。结尾“牛人”的称呼与开篇“扎马尾的普通女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突出了作文的意趣和感染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