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深刻

作者: 陆小燕

主题深刻0

作文升格

文题呈现

请以《走进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以自己的观察、经历、体验、见闻、感受、认识为内容的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不少于5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补好题目至关重要。新颖别致的题目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以下几点需要同学们注意:1.不能为追求新颖而刻意新颖,容易弄巧成拙。好的题目首先要符合情理,有的同学为了与众不同,拟出如《走进文明的足迹》《走进树的一生》这样的题目。乍一看耳目一新,细品却不符合情理。2.不要为追求新颖而把主题切入点选取得过于小,导致行文过程中无话可写,最后只能无病呻吟。3.主题拟得不宜过大,如《走进传统文化》《走进中华历史》等,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中华历史博大精深,易造成选材上的麻烦。

总的来说,这一作文题要在“走进”上做文章,既然是“走进”,那就要有深度的体验,感悟要深刻,立意更要深刻。

初作亮相

走进“济”的天下

今日,风很柔很轻,光很暖很黄,天很蓝很清。

我用手抚过太阳的尾巴,阳光透过窗户,在桌面形成一片金色的小湖。我百无聊赖地用手模仿动物,一会儿是老鹰,一会儿是蜗牛……①

忽然,语文老师走了进来,神秘地说:“今天我们将要走进‘济’的天下!”②

“下面我们分成六个小组,每一小组需背诵一首含‘济’字的古诗……”

还没等老师说完,班里就热闹了起来。蒋同学挥动着手臂,对老师说:“这也太简单了吧!老师,您等着,我一人就能舌战群儒!”说着,他还拍了拍胸脯,重重地点了点头,那厚重的黑框眼镜上下抖动着。我们都被他逗笑了。但聪明如我,发现老师露出了一个“不怀好意”的笑。③

“哈哈哈!看来蒋同学很有信心啊!但我还没说完,第一小组要背诵一首第一个字为‘济’的古诗,第二小组要背诵第二个字为‘济’的古诗,以此类推。”顿时,整个班级鸦雀无声,突然,一声尖锐的爆鸣声传来,“什么?老师你怎么不早说?刚才是个意外!”蒋同学尴尬地挠挠头。

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一组同学率先回答:“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还有‘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第二组同学听完眼睛一亮,这多好啊,于是自带王者之气般站了起来,说道“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这不行,这都背过了,不行!”“可以!”老师一锤定音。“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我补充道。老师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同学们都鼓起了掌。

接下来,轮到第三组同学。“我抱栖云志,君怀济世才。”李同学悠然答道。第四组同学抓耳挠腮地想了好久,也没憋出一个字,老师只好让他先坐下。到了第五组同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很有气势!然而,第六组同学也没想出来。④

最后,老师进行了总结:“花间心事几许,小楼煮酒听雨,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各位同学都很棒,第四、六组给大家留了个悬念,我们下节课揭晓。最后,愿各位同学都做一个兼济天下的人!”⑤

①开头写“我”参与活动前在阳光下百无聊赖地模仿动物手影,与主题无关,建议删去。

②语文老师的开场白很突然,缺少必要的过渡语句。

③“但聪明如我,发现老师露出了一个‘不怀好意’的笑”。这一句与主题无关,对表现人物形象没有作用,建议删去。

④对这几组的表现写得过于简略,会导致整个活动陷入冷场。

⑤老师引用的诗句看似颇有诗意,可惜与“济”无关,没能巧妙地深化主题。

修改建议

习作拟题新颖,人物个性刻画鲜明,足见小作者的语言功底相当不错,但本文还存在一定的升格空间。

习作最大的问题在于未能很好地点明“济”这个主题,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飞花令层面。本篇习作仅表现出同学们古诗积累方面的素养较高,没能进一步深化主题。若将这个题目中的“济”换成其他字,完全可以套作。既然老师选择了“济”,那肯定是别有用意的,应在写作中深度挖掘。譬如,立意可升华为老师希望同学们将诗词学习融于生活,成为济世之才等。此外,习作的语言表达和构思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字逐句地去斟酌推敲。

升格展示

走进“济”的天下

王 陆

“昨天课代表向我透露信息,说咱们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背诗成风。老师想一睹你们的风采,所以,这节语文课,咱们开展‘走进“济”的天下’的主题诗歌活动。大家一定要积极参与哦!”刚一上课,语文老师便对我们说道。

“每小组至少背出含有‘济’字的一句古诗,如‘济川舟楫随时操’……”还没等老师说完,班里就热闹起来。

蒋同学挥动着手臂说:“这也太简单了吧?我一人就能舌战群儒!”说着,重重地拍了拍胸脯,鼻梁上厚重的黑框眼镜也上下抖动着,我们都被他的模样逗笑了。

“看来同学们很有信心啊,但我要补充一个规则,随机抽组,第一个被抽到的组背诵第一个字为‘济’的诗句,第二个被抽到的组背诵第二个字为‘济’的诗句,以此类推。”顿时,整个班级鸦雀无声,一句尖锐的爆鸣声传来,“什么?您怎么不早说?”蒋同学连忙尴尬地坐下。

“不增加难度,何以体现你们的才情呢?”老师狡黠地一笑。

第一组陈同学兴奋地抢答:“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还有‘济时敢爱死’。”同组同学迫不及待地补充道。第二组同学眼睛一亮,忙站起来说道:“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不行,陈同学刚背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以!证明他在认真倾听,这也是一种机智的做法!”老师鼓励同学道,“还能想到别的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我的诗词储备也被激活了,竟连续背出两句。

“我抱栖云志,君怀济世才。”第三组李同学悠然接上,大家为他鼓起了热烈的掌声。可第四组的同学抓耳挠腮了好久,也没憋出一个字,尴尬之时,只见王同学右手轻抚课本,手指时不时在书面上滑动,似乎在寻找某种神秘灵感。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起身,试探着问道:“老师,实在想不出了,自己创作可以吗?”老师立即投去赞许的目光,她自信吟诵着:“我愿与君同载酒,社稷中济天下灵”。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江山代有才人出,咱们班藏龙又卧虎。佩服佩服!”老师惊叹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第五组集体吟咏,颇有气势!

马上就要下课了,然而,最后一组却卡壳了。老师看了看时间,说道:“我相信第六组同学的才华,但奈何时间不等人,请最后一组同学做个总结吧,也算你们通关!”

孙同学主动站起,总结道:“背诗是能力,作诗是实力,用诗是生产力,知行合一,才能成为济世之才,造福人类。我想,这应是老师开展本次活动的真正目的。”话落,掌声雷动,所有人都被他的话语所震撼。

“知我者,孙同学也。”老师激动不已,给了孙同学一个大大的赞,随即投屏寄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江苏启秀市北初级中学】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济”字的内涵更加丰富,活动主题得以突出,同时提升了同学们的思想认知,最后一组同学的活动总结体现出学生具有较好的文学素养,一语点明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而深化了作文的内涵。

上一篇: 平遥古城
下一篇: 学写传记 传递温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