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春节习俗

记忆中的春节习俗0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无论在哪儿,回家过年都是中国人的出厂设定,必须遵守的。过年那几天,也许是我们一年中最放松的日子,也是最温馨的时刻。那么,在你的家乡,是怎样过年的,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日惹著名景点婆罗浮屠

来一场浪漫的旅行吧

@苏 沐

众所周知(也许也不是这样),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辽阔的群岛国家,它拥有18000多座岛屿,容纳着100多个民族,是一个穆斯林人口最多、现代城市与古老乡村相结合的国家。作者说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全部实质——它的历史、性格、态度——只能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离,但我想说,作为一个普通旅行者,只需要抛却凡俗去浅显地欣赏它美得不可方物的自然景象就可以了。

想要感受浪漫,可以去印尼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巴厘岛,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大海带来的愉悦,体验独特的海岛气候以及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术;如果你想远离喧嚣,寻找一个相对宁静的度假胜地,那么更具原生态和宁静的龙目岛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想要欣赏到地道的印尼舞蹈和音乐表演,可以去印尼传统艺术的重要发源地日惹……

这个千岛之国的独特魅力在于,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文化遗产,无论你喜欢宁静还是热爱冒险,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总之,不妨来一次印尼之旅,让我们浪漫地去海里潜水、去欣赏神奇的自然景观,忘却作者笔下那随时要喷薄而出的火山以及火山湖喷发时那巨大的烟雾和强烈的二氧化硫的酸味充斥口腔的窒息感,之后浪漫地返回温暖的家。

★柬埔寨

▲柬埔寨吴哥窟

国运向何方

@咪 蕊

柏威夏寺的归属问题揭开了柬埔寨国运的真相——国运被捏在他国手中。柏威夏寺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泰国即来与柬埔寨争夺;柏威夏寺被判定归柬埔寨所有是根据曾经法国殖民者划定的边界;在20世纪70年代的柬越战争中,它被越南侵略;不久之前,柬埔寨在本国开建德崇扶南运河,又遭越南反对……似乎种种影响柬埔寨国运的事件都被他国影响着,柬埔寨的国运决定权什么时候能回到自己的手中呢?

★泰国

▲泰国曼谷大皇宫

泰国——不一样的chill

@余 晨

闷热的曼谷,每一处都弥漫着异域风情的气息。曼谷街头熙熙攘攘,机车声轰鸣不绝,泰国小哥在街头飙车,在车道夹缝中飞驰,让后面的旅客手心出汗,只能双手合十祈祷平安。大皇宫,金碧辉煌、叹为观止,在阳光照射下光芒四射。毫无疑问,我喜欢曼谷,喜欢曼谷混乱中带着秩序,喜欢曼谷包容一切差异和躁动,每个人、每种生活方式都可以被接纳,都可以相安无事共存。

★缅甸

▲缅甸蒲甘大金塔

★老挝

▲琅勃拉邦皇宫博物馆

▲老挝万象凯旋门

春节记忆

@寒 云

俗谚里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可是,腊八的时候,年味还远远没有生发出来,腊八过后,重要的节点便是小年了。小年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禀报人间祸福,而地上的人们为了不让灶王爷向玉帝说人们的坏话,便有吃麻糖、糖瓜的习俗,要糊住灶王爷的嘴,要他报喜不报忧。灶王爷在这时候上天,也说明确实到了年根,要做年终总结了。而从这天开始,年味便渐渐浓了起来。

二十四往后这几天打扫卫生,洗衣服,擦玻璃,较有特色的则为糊窗子。故乡建筑独具特色,人字瓦房,砖木结构,沿袭古风,窗格斑驳,需用纸糊上,既避风又美观。窗子两扇,左右对称,中间的长方体为“窗空”,用五色水彩作图,一般为花草,“窗空”四周为“兰花”,用蓝色颜料勾勒花草灯笼,上下对称,四角各一;最上一排糊“冠圈”,其实就是剪纸,每一小格糊一张,内容各异,一般为花草植物。最后整个盖上一张白纸,两相对称,美艳绝伦。

三十这天,扯去先前旧的对联,贴上新对联、福字。将院子打扫干净,垒旺火。早年旺火为石炭,后来逐渐改变为木柴,围拢一圈,中间填充玉米芯、玉米秸秆、玉米皮,然后用铁丝绑紧,旺火便成,外面罩以红黄绿三色彩纸,用剪刀剪成网状纸罩,然后上面立一小木板,贴上红纸,上书“旺气冲天”,以求来年兴旺发达。

晚上照例要看春节晚会,摆出干果水果,嗑着瓜子吃着橘子,看着春晚,一定要等到12点钟声响起,才披衣出去,父亲去发旺火,我们将各种烟花摆放在院子里,待到旺火火焰熊熊,便开始放炮。等到炮仗响完,大家围拢在旺火旁烤烤火,暖暖的。接着,回到家里,吃长辈熬的接神菜,喝甜甜的红糖水,寓意“尝尝甜头”,而接神菜也就是日常的烩菜,白菜、豆腐、粉条、金针、圆豆角,唯独没有一点荤腥,这是“素菜”,就上一点糖包子,便是家乡的年夜饭。吃过接神菜,旺火已呈颓势,静静地看着它,听着耳边零零散散的炮声,这就是年味,除夕不可取代的年味。睡前,父亲会将残存的旺火浇熄,因为怕火星被风吹到柴火上引起火灾。然后,才去安然睡觉。而小孩子们或许还要梗着脖子守岁,直到撑不住了不得不睡,还得在枕头旁摆好新衣服,初一一早赶紧起来穿上,准备拜年要压岁钱……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那么热闹、有趣,要是永远不长大,该多好啊!

俗趣,俗乐,俗事

@肖 尧

如果让我想象,全年的传统节日里,最爱的还是春节,尤其是回乡下过春节,那些快乐,那些幸福,都源于一个“俗”字——习俗的“俗”,也是俗气的“俗”。

过年么,就图一个乐哉,享受俗趣,俗乐,俗事,才能治愈整年的疲惫、压力,然后好好开始下一个年份。

俗趣。小时候,春节最期待的不是年初一,而是除夕的中午。家乡除夕的中午,有一个很有趣的仪式:父母早早包好饺子,“招待”已结婚的女儿女婿,或者已订婚但还未成亲的准女婿。女婿、准女婿们呢,肯定是盛装前来,左手几斤肉,右手几瓶酒地堆叠,前来看望岳父母(准岳父母)。我有好几个姐姐,一次次见证我的姐夫们羞红了脸、不知所措地敬酒寒暄的场景。一年年,看见他们从“客人”变成了“主人”,看见他们越来越成熟老练,其中的趣味难以言表。

俗乐。度过了需要磕头拜年的初一,真正的年味才袭来。中学时代,友情多么珍贵。初三、四、五就是大会方圆百里同学的好时机。互相到对方家中做客闲谈,有时还留宿。那时,真是百分百享受那份相聚的快乐。

俗事。家乡过年的事务很多,其中一项重要的是“吃请”。从初一吃到十五,新媳妇经常被亲戚、邻居“吃请”;大人、小孩的朋友也是轮番去对方家里“吃请”。虽然在乡下,各家的饭菜都差不多,但每天去不同的人家,看巧妇们在厨房忙碌,本身就是意义。吃什么,如今已经越来越不重要了,但“吃请”的俗事还在继续进行着。

家乡的过年习俗

@明 灯

全国各地都一致的过年习俗,打扫卫生必在其中了。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欢欢喜喜搞卫生。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比较有特色的当地习俗是我们过年要做“合碗子”,一种风味独特的肉食品。“合碗子”味道极佳,品种多样,有梅菜扣肉、烧肉、大肉、酥肉、蹄子、丸子、清蒸鸡肉等等。猪肉的不同部分选料切块,形状、口味均一样一味,大方块肉叫大肉,条状叫烧肉,菱形块状叫蹄子、肘子。人们事先把大料、花椒、葱、桂皮、香叶、姜、蒜、腐乳、辣椒等作料准备好,然后将五花肉刮去皮面上的油泥、绒毛,洗净,切成大方块,冷水入锅、煮沸,待到五花肉七分熟后捞出,切成不同形状的块,按形状码在特制的土陶碗中,加料酒、花椒水、葱段、姜块等,上笼蒸熟,色香味俱全的合碗子便做成了。当然,这顿大餐不是在三十晚上开吃,而是要在大年初一早上才开始吃“年夜饭”,也算是当地一大特色了。

策划/新作文   执行/寒 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