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
作者: 新作文语文老师讲古诗词遇到杜甫的诗作,言必称“窝囊”,说他生活困苦,颠沛流离,仕途不顺,频繁落第,又寄居他乡,家中巨变,小儿饿死,为父之责,贫寒之家,饥妻馁子。作为学生该如何反驳?
张佳玮答:
这位老师还真未必说错了。窝囊,未必是说杜甫是懦夫,该是说杜甫处境窝囊。处境窝囊与成就伟大,不矛盾。或者正因为杜甫处境窝囊,才成就其伟大呢?
《新唐书·杜甫传》很明白地写了杜甫诸多倒霉情状:
少贫不自振——少年时穷光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北漂去长安,估计住地下室吧。
安史之乱,避走三川——逃难。
为贼所得,亡走凤翔——被反贼们捉住,逃亡去凤翔见到天子。
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采野果解决食物问题。
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十天没得吃东西。乐滋滋吃烤牛肉和酒,死掉了,可能还是撑死的。
就是在这乱糟糟的劲头里,杜甫还能吟诗。这才了不起。
如果没有这么多离乱,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吗?未必吧。
能写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吗?未必吧。
能写出“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吗?未必吧。
苦难没让杜甫早逝,反而成就了他的诗歌。他早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风格,不经历点什么,是不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
至少有一个大诗人认为,杜甫确实是因为流落饥寒、终身不用、处境窝囊,却还忠直诚恳地写诗,才得为千古一人的:
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说这句话的,也是经历各种流离苦难才成就千古一人地位的,他就是,苏轼。
(本栏目长期接受读者来信,邮箱:247117140@qq.com)
上一篇:
春雨如烟正清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