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父亲节这一天
作者: 新作文父亲,如山一般,二字重千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许我们有些人很少有向父亲表达爱意和情感的时刻,但父亲节这天,请一定不要忘记。父亲,是我们的英雄和榜样,他的坚韧厚重,让我们变得坚强和自信。让我们看看小编们写在父亲节这一天的文字吧。
现代文学史上的父亲
@寒 云
现代文学史上,名家们写母亲的文章很多,写父亲的几乎只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父亲是威严的,是不苟言笑的,是时常要揍你的,就像《红楼梦》里贾政对贾宝玉一样。因为过去讲究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父亲说的话对于儿子就是天,甚至父亲死后,还得“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语出《论语·里仁篇》)。《背影》里面,父子之间的感情也很生硬,几乎没有什么亲切的对话,全文唯一让人动容的,就是父亲微胖的身体笨拙地爬上月台去给朱自清买橘子。
另一个原因,现代文学史上,作家们的父亲往往早逝,而由母亲抚养长大。老舍在《正红旗下》写过,他们家是满族,父亲是旗人,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时候守城而死,那时候,他尚在襁褓之中。沈从文的父亲也是军人,也参与过对八国联军的战斗,还参加过反对袁世凯的行动,后来回老家,在沈从文青年时病逝。胡适的父亲去世时,他仅四岁。鲁迅对父亲的记忆,大概只有去比他还高的当铺柜台当东西,去抓药,郎中还点名非要“是原配”的蟋蟀做药引子。张爱玲的父亲是清末名臣张佩纶之子,是一个满身恶习的世家子弟,对张爱玲也很不好,还家暴她。反而是鲁迅自己,在我看来,是个很不错的父亲,他老来得子,对海婴很是宠爱,旁人有些微词,他就反驳人家“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死前留下遗言,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希望大家都有一个温情的父亲,不必古板,不必永远威严,也可以坦荡荡地去怜爱自己的孩子。
成为新时代的父亲
@明 灯
如果你环顾周遭,可能会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中国式的老父亲,他们有着中国传统男人的美德:承担、吃苦、踏实、负责。但同时,他们讷于言辞,认为情感的表达有些虚浮,面对子女的好意时有一种本能的退却。而在传统的成才观的影响下,他们可能会认为接纳、赞赏会影响子女的进步。一辈又一辈的中国父亲,带着踏实和付出的标签任劳任怨,但在家庭中总是缺乏情感的交流和表达。这种相对传统的观念,让中国的老父亲们做了很多,但是儿女和父亲的关系仍比较疏远。
今天新时代的父亲们,在继承中国传统好父亲如承担、吃苦、负责的好品格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多些接纳、赞赏,花时间陪伴自己的家人,营造更好的家庭交流环境。这样,孩子从小在爱中成长,家庭关系会更加融洽,父亲的角色也会更加受到欢迎。
我们的手
——写给女儿
@游 戈
第一天
我把你小心地捧在手心
亲你肉乎乎的小手
一个月
你的手搭着我的手
头枕着胳膊轻轻浅睡
一百天
我能把你单手紧抱
哼着不知名的调让你肩头为靠
半年后
你偶尔可以让我双手环绕
床头床尾间慢慢摇
整一年
我用手触摸照片中山那边的你
耳边能听到灿烂的笑
十五个月
你蹒跚着拉着我的手
随着音乐随意舞蹈
一岁半
我在背后虚托你的手
任你小心地向前走
二十个月
你总是甩开我的手
在前面踏步还不时高兴地回头
两岁整
我双手把兴奋的你举过肩头
你学着电视里和我手拍手
三十个月
你爱用手围住我的脖子
说,这是爸爸的猴
这以后……
再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