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文学中汲取生长的力量

作者: 寒云

大学时,我给自己列了一个阅读计划——读遍高中语文和历史课本上学过的中外文学名著。国内的就从四大古典戏曲,也就是《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开始。

阅读是我的爱好。随着自己不停的阅读,很多经典的诗词进入视野。当我不再单纯背诵,而是在更多的阅读情境下读到的时候,那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我更轻松地记住了大量的诗词。

临别时,我会想到王勃的“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也会想到李煜在国破时所写“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知己难得时,会说“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感慨世事沧桑时,会说“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感叹战争残酷,会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好的诗词会让人有切肤之痛的感受,读得几欲泪下。我的写作也经常会用诗词做题目。传统文学有着深厚的底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根基,是中华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一个古典文学修养深厚的人,一定是对中文或者说语文掌握得极好的人。

今天的中小学生,阅读量更大,编辑们在审稿时常常感叹作者们阅读量的广博和见解的独到。本次来稿中,大家敢于把古典和科幻连接,把几千年前的史料和几十年前的人物事件相结合,把诗词发散到今天的世界,给予古代传说以先锋的理念……都让人赞叹。

传统文学是座宝库。《论语》中,孔子处处以君子来作为人的要求,而君子要有相当的修养才堪称君子。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我们阅读传统文学,也应该从那些伟大的人和他们所写的光耀千古的诗句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文学中的营养。同时,也给我们的写作以滋养。

从传统文学中寻找中国,是回望,亦是传承。从传统文学中汲取力量,也是对中华文化千年文脉最好的继承与发扬。

上一篇:
下一篇: 溯游从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