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作者: 李洋楷
作者自画
这是一个属性比较复杂的初三生。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阳光开朗大男孩”、小书虫、音乐发烧友,还是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书写喜怒哀乐,喜欢读书和运动,热爱诗与远方。相信“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希望我终能奔赴一片山海。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题记
寂寞空庭秋欲晚,落桂满地不映门,又是一载清秋。
睡眼惺忪,蒙蒙眬眬只觉如梦,我拂起衣袖,挽起云鬓,轻飞往月宫外。桂花正香,撒了一地金黄。席坐树下,品一杯玲珑酒,温一壶往事。望向人间,烟火正浓,万家光华璀璨如梦。三巡五盏,酒淹没了回忆,掐指算,今又已是十五。苦叹一声,昔年光景又浮于眼前……
那是乱花迷人眼的季节,只记得彼时心动如桃嫣红,如梅青涩。少女情愫就是含苞未放的花在暗夜里冷不丁被一滴尘露唤醒,于是花瓣渐次展开;就是一场雨后,急匆匆行走,于幽寂的树林与枝叶间偶然瞥见的一天星光……是啊,羿!我们数千载未见了吧。
年华如梦,恼那王母罢?怪那灵丹妙药罢?还是恨那个奸凶的逄蒙?不,我只是叹自己命薄福浅。你可知道,当年羿射落九日,雄姿英发,望他眸中生辉,我有多少倾慕之话与他;你可知道,当羿捧着仙药而来,笑如朗月入怀,幸福便化作一念花开,氤氲成一缕旖旎的香;而你可又知道,当那奸煞恶魔般闯入屋子,恐怖蔓及全身,泪如泉涌之际慌乱吞下药丸,我心如刀绞……
还是那个仲秋。离别伤,痛生根,痴等一年复一年,烟柳缥缈独守愁,雾里清泪遮半容;红尘事,随风逝,静坐石凳独徘徊,秋雨绵绵梦魂牵,花香落尽人犹在。广寒宫是何等清冷啊!可心痛未了,却还每每闻人间“嫦娥应悔偷灵药”“姮娥盗食之”之语,我便不住落泪,悲怆难抑,苦衷难言。无奈,无奈,人们为何不懂我……
柔肠百转,芳华匆匆,前路几许,香茔怎忘?深深的无奈成为遥远的轮回。千年万年,时间真的会拂去鬓发,流过心间,慰平种种伤情缱绻。朝往夕迁中,羿的姿容又时时浮现。我想到世事多磨,想到那些俱往矣,我又何不放下?我爱他,又何不能像他一样造福人间?
于是,窗外风清云明,月宫雪墙黛瓦也闪烁着温柔。月凉如水,我便借清秋的夜,揽一池星河,放一江萤火。奏出琴瑟袅袅,让月色浅唱,让夜夜星空澄碧柔亮,让每个赏得此月夜的人笑靥如花。
酒渐渐醒了,方才种种恍如梦一般,思绪又回到眼前。我不禁失笑,对啊,今夜便是中秋啊,该我舞一曲了。披上华衣,水袖轻舞,莲步轻移,寸步如燕轻,回首颦颦弄清影,该是婀娜亭亭,恰如阆苑仙人。
昨夜雨疏风骤,今夜又是繁华人间,琳宫梵宇,箫鼓齐鸣。我不曾停下舞步,却仍含情脉脉望向人间。可爱的人儿,美丽的河山,愿此长久,千里婵娟,余生应如梦幻美,年年岁岁,总能伴此月。
“娘,你看!嫦嫦在月中跳舞呢,好漂亮!”
“是啊,她在朝你笑呢!”
——后记
(指导老师:刘彩霞)
写作背后的故事
传说、神话,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宝藏,总能引人浮想联翩。记起小时候读《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我感叹结局的不美满;长大后,我逐渐理解嫦娥的苦衷。她也是有血有肉的,我想替她“申冤”。而她呢?我看见她闪亮温柔的内在,或许在岁月长河中,她也渐渐释怀。就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不仅丰盈了内心,更在中华文化里遨游,汲取精神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