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作者: 谭乐可
作者自画
我从小酷爱写作,创建了自己的美篇小专栏,作品有300余篇,阅读量达30万。我希望自己像《吃书的狐狸》中的狐狸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作家。我会把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悟记下来,一笔一画书写人生。
一、何为诗豪
“刘禹锡身为朝中重臣,想以永贞改革让唐朝蒸蒸日上!”屏幕中,网课老师激情澎湃地为我们讲述刘禹锡的满腔抱负,热烈的课堂气氛持续升腾着我的热血……“可惜啊,改革失败了,刘禹锡被贬和州。”老师的语气慢慢低落下来,沉重的惋惜之情溢出屏幕。我陷入沉思。
刘禹锡起伏的人生让我心中不解:在那个乱世,老老实实当官,不去招惹权贵,他明明也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为什么那么“叛逆”呢?伴随着思考,我的脑袋越来越沉,昏昏欲睡……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时,一道响亮的声音在我脑中回荡,我心头一惊,却发觉自己浑身无力,只能任由天旋地转……
二、通判刘梦得
“小友,小友?”我缓缓睁开眼,“小友,身体可好?”一位身着官服的人亲切地询问。“并无大碍,多谢大人关心。”察觉到自己身在古时,我便不自觉地学着古人的样子向这位官人拱手道谢。“小友说笑了,我只是小小通判,你可称我为刘梦得。”梦得?刘禹锡的字就是梦得!“敢问先生大名是?”“哦,在下名为刘禹锡,小友若无处居住,便随我来。”我一时有些茫然,也有些惊奇:自己竟穿越回了古代,见到了刘禹锡!
三、本应富贵
“小友,这便是住处。”刘禹锡所指之处,是一间茅屋。茅屋虽小,但时有文人来往,为茅屋染上了书香气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诗歌里的场景变为现实,我不由得吟起了《陋室铭》。“小友读过我的文章?”刘禹锡略显惊喜。
“大人本可享尽富贵,为何要缠身于改革之事招惹权贵,落至此地呢?”我抓住机会发问,能找到当事人帮我解惑是多么幸运的事。
四、斗屋大志
“哈哈哈,小友见笑了。”刘禹锡笑呵呵地说:“茅庐虽小,但我远离繁华,无杂事缠身,可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只是,唐朝的强盛本由改革延续,却因小小权贵的一己私利而断送前程,实在可惜。”刘禹锡拂袖一笑:“我虽被贬,无须介意,正好借此轻悠之时,思考前车之鉴,以作后事之师。”
“可大唐已是强弩之末,想必改革也难以帮助唐朝逃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周期律。治疗这条将死的巨龙,恐怕再好的药也回天乏术!”我认为刘禹锡这样做不值得,还不如顺其自然,安稳度日。“大人,醒醒吧,如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唐终将会灭亡,如此执迷不悟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强国陨落之势是不可能改变的。”我为这位爱国诗人感到惋惜,迫切希望用未来的预见帮助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在错误的时代少走弯路。
“我朝危在旦夕,若是臣子们一同努力,定能扭转乾坤!”没想到,刘禹锡那么“固执”:“小友,命运并非一成不变。为何我不能以变革之路改变国衰之势呢?”
五、游历救民
“如今朝政混乱,像您一样的贤臣已少之又少,扭转乾坤只怕是难上加难……大人,您有没有想过另一种实现抱负的方式。”我知道,我没有办法让他接受“修身静养”的生活态度,而他坚定的朝代复兴信念却深深打动着我。我无奈奉劝:“与其胸怀大志,想以改革扭转乾坤,何不尝试与志同道合的贤良之士游历天下,用行动拯救百姓,哪怕救不了天下苍生,也算是能让身边的百姓免受乱世之苦。”
刘禹锡低头沉思,“小友所言不无道理。的确,国之强盛不正是为了民之安康吗?国家改革尚待时机,而务实为民却时时可为,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此时,一种被认可的骄傲涌上心头,我面露悦色,安下心来。
六、回到现实
一阵微风拂过烛台,烛光微微晃动。烛光下的刘禹锡,目光坚定。顷刻间,我竟已身处陋室之外,透过窗户,只见老先生若有所思地凝视着墙上的《陋室铭》。看着逐渐远离的陋室,我高声呼喊:“大人,坚持您的信念,您一定可以实现爱国抱负!”话音刚落,陋室之境开始慢慢裂开,化为夜空中的星辰,随风消散……
下一秒,趴在桌前的我猛然惊醒,屏幕中的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传说中,有一个晚上,刘禹锡偶遇了一个乱世之中四处流浪的小孩,与小孩交谈之后,他便与白居易一同游历乱世,一同写诗,鼓励民众打击地方豪强。据说,那个小孩的衣着十分奇怪,不像是唐朝人,倒挺像我们现在的校服,同学们可以猜一猜,那个小孩是不是来自未来呢。”老师娓娓道来,我不禁吃惊:不会是我真的穿越时空了吧?紧接着,我暗喜道:“管他呢,我要感谢这个不可思议的梦,让我幸运地见到一个坚持梦想的人,希望我的梦中之举能帮助刘禹锡实现人生抱负。”
七、量“力”而行,做“对”的事
“永贞革新”时期,刘禹锡身为朝中重臣,用政治革新改变乱世景象,还百姓安稳盛世,虽因触动权贵私利而失败,但刘禹锡做了他该做的事。而在刘禹锡被贬为通判之后,他的职责就不一样了,作为底层官员,他更贴近黎民百姓,关心百姓疾苦,尽可能给予底层人民帮助,是他此时该做的力所能及之事,也是一种通过务实之举实现爱国抱负的选择。大的抱负是我们的前行之灯,固然重要,但落到实处,不就是点点滴滴走出来的路吗?
(指导老师:周丽娟)
写作背后的故事
我喜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豪放、洒脱,直白的言语中透露着乐观的心态,尽管身处困境,但偏远的陋室在他眼中竟变成远离污浊、修身养性的绝佳地点。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拯救天下苍生的伟愿,却因伯乐难寻而抱负难成,实在让人心痛。为此,我穿越唐朝,与敬爱之人秉烛交谈,告诉他:身处江湖之远,尽管只有微弱的光,但依然能一点一点照亮黎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