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个取水人
作者: 赵淑萱
作者自画
我生来就为矛盾代言:爱和别人聊天,又喜欢自言自语;喜欢刷短视频,又可以掉进书堆里;总是在放学时单独走在被路灯照亮的小路上,白天却又很会交际。打小就与风、雨和海有着不解的缘分,热爱自然与书香,也喜欢绘画。我上了初中,还是照旧和上老下小聊得畅通无阻,如你愿意,能否交个朋友?
我坐在一片看不着边际的水边。夜色沉寂,月光照在漾开的涟漪上,层层波光又投射到我沉思的脸上。
每天,都有人来这里取水,而每个人都有一只小小的木桶。因为浅层的水太过浑浊,很多孩子所需的水都是他们的父母帮他们取来的。有的父母用绳子系在桶把儿上取水,而有的父母划船,有的甚至还乘游轮,汽笛故意拉得老响,引人不得不抬头瞧上一眼。
而今天,我父母让我一个人到这里,取一次水。夜幕早已笼罩,可还是有三三两两的、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在水边徘徊,怨声载道,埋怨着他们突然变卦的父母。我既没有船也没有绳子,只得看看岸边的人们,心一横,走进浑浊的浅水中。
很快,冰冷的水没过我的头顶。就在整个人几乎被浑水包裹时,我的耳畔传来一阵熟悉又陌生的哭声。我睁大眼睛,缓缓向那片水域游去。很快,在一片朦胧的水雾中,我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漆黑的夜晚,她在一盏小小的台灯下,一个人哭着做她最不喜欢的科目作业——数学试卷。泪水滴在试卷上,晕开了她刚写下的解题过程,就像试卷上绽放了朵朵小花。我心头一颤,伸出手想安慰那个熟悉的孩子,而画面又一转,悲伤的哭声转为快乐的欢笑,那个小女孩得到了老师和父母的夸奖,正在那张书桌前回味着快乐的味道。我放下心来,继续朝着深水区游去。
水流夹杂着千万沙砾,不断向我袭来。随着往深水区游,水越发冰冷,却依旧浑浊。在这样混乱的水域中,甚至一丝月光都透不进来。感受着周围的绝望和阴暗,以及胸腔的憋闷感,我已经把下水时的那股英雄劲儿耗得差不多了。我要不要放弃?但那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吗?我是不是这辈子都取不了水了?
就在这时,一张纸“啪”地拍到了我的脸上。我费劲地揭下来一看:咦,一页散文?都是我读过的?趁我愣神的工夫,又一页纸飞了过来,又是一页……千万页纸飞来,在亿万沙砾中旋转飞舞,像千万只飞翔的白鸽,又像愈发轻盈的白云,将我牢牢围住,形成一片绚烂的文字风暴。我在风暴眼里,不断地浏览着那些熟悉的童话、散文、诗歌,以及篇篇课文。我看到无数个她在各个地方投入读书的剪影。还是那个小女孩,但她长大了一些,成熟了一些。她读的书越发多了,范围、种类在丰富。她也在成长,在文字铺成的路上歌舞,欢笑,越走越远。那些纸忽地散开,朝同一个方向飞去。我赶忙跟上,生怕它们会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跟着那些纸,我越游越远,越游越深。忽然,那夹杂着沙砾的、冰冷的水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明亮。我睁开眼,发现水已不再是令人迷茫的混沌,而是一片澄清。巨大的成就感瞬间涌上心头;纸片依然在身边飞舞着,像代表胜利的天使。而就在我正要取水的时候,却愣住了。因为,我听到了叮咚琴声和自己儿时的歌声。这种声音,响了多少年?是代表多少年的拼搏呢?
那个长大的小女孩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岸边。晨光在她的衣服上反射着湿漉漉的光泽,也照亮了她胜利的笑容。
因为她取到水了,不是吗?
(指导老师:马国福 龚 虹)
创作感言
当时我看着那个题目,脑子里就大概有了些思路:把世界写成“水”,把我融入题目与水中去取我的“水”。在学习的海洋中不断沉浮,不懈取水、滋养、成长……
因为我的想象力一向“天马行空”,所以写完这篇作文时,我严重怀疑它不在老师的审美范围内。结果,完全超出预料,我得的分——全班最高……
取到自己的“水”
这是一篇寓言。“我”是谁?“水”是什么?“取水”又代表着什么?“我”代表着成长中的孩子们;“水”可以是他们的理想,也可以是世俗、父母加诸他们身上的一个目标,一个关于名与利的目标;“取水”则是不断去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在文中,作者把“取水”具化为考试,考完一场,还得去“深水区”再考。人生其实也是一个取水的过程,但,随着长大,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去取水,都能明白自己要取的是什么水,而不是被他人所驱策。也祝大家最终都能取到自己的水。(寒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