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有“问题”的人
作者: 新作文名著读不下去怎么办?
张佳玮答:
那,其实不妨稍微轻松点,读不下去就读不下去呗……
《堂吉诃德》牛不牛?柯勒律治认为这书只值得从头到尾过一遍,之后随便翻翻得了。毛姆自称狂热崇拜普鲁斯特,他看过三遍《追忆似水年华》,但他觉得,这本书“并非每个部分都有价值”,于是许多段落都跳着看了。
比如就我而言,也勉强可以说喜欢巴尔扎克,然而也分篇目。《欧也妮·葛朗台》我读过的遍数该有两位数了,连他们家怎么拾掇早饭的细节都记得;《高老头》就只完整读过两三遍,而且有些段落跳着读;《猫打球商店》小时候看了一遍,近来又过了一遍,觉得隔了些年,还是不太喜欢。
读书如读人。没有一本书能人人都喜欢,就像没有人真能招得人人爱。读小说,首先是自己爱读才对。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最热情的小说家,难免有极强的表达欲,难免不止满足于讲故事,还要宣扬点自己的理念。雨果的《悲惨世界》就是这样,让福楼拜觉得读着累;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故事讲得极精彩,但结尾那段大评述,就有评论家认为是白璧微瑕。
毛姆认为,小说不该成为布道场所或课堂。他自己身体力行。他写故事写得好,没掺杂太多的理念,所以喜欢读的人觉得他的故事真好看。但毛姆自己定位是二流小说家的前列,即他不去当那种野心勃勃、宏大叙事的一流小说家。大概,那些气派格局极大又富有时代特色的小说,更宏伟庞大,但也更挑读者;那些相对克制、只求讲好一个故事,却不太爱灌输的小说家,会相对不那么挑读者吧!
好的书如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心情遇到,会觉出好来。所以找合自己此时眼缘的书读吧。至于是不是名著,是不是非得读得下去才显得自己牛,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本栏目长期接受读者来信,邮箱:247117140@qq.com)
上一篇:
课本中的柳宗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