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千年·若梦
作者: 邱思博
作者自画
我是生于赣南红土上的一位少年,心怀青衿之志,胸揣致远之心,执笔书流水,负手观云涛。观史论今,心有所思,行弈手谈,心有所感。可于午后携卷相阅,亦可夜晚活跃奔走。所爱者甚广,所擅者亦繁,但须行之路仍漫长,任重而道远!
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题记
我是谁?泯然众人,千千万万矣。
我是谁?一生客家人,一腔客家魂。
我,是衣冠南渡后,踽踽独行在江南的行人,茕茕孑立,无枝可依;我,是回望故土时,流淌于北疆千年的愁情,一徙千里,一望无垠。我,虽客于此地,仍不忘家国,永存大义,屹立潮头,永世不息……
曾记否,围屋前,聚族而居时长辈的言传身教;曾记否,国有难,召必应后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曾记否,客家人以耕读为本,崇尚忠孝的传统文化,一代复一代,随血脉和记忆悠悠传承。
一辈客家,便有一世传奇……
西晋·永嘉之殇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
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
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
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
公元307年,华夏首迁。
我叹息一声,夜不得寐,须发几欲斑白。西晋天下尽归司马,却奈何一派荒凉衰败。贵族地主争权夺势,追求享乐,目光短浅。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晋惠帝时,封王竞起,烽火连天,兵马混战,生灵涂炭。不得已,我再三权衡,终忍痛离去。
身后,家业已拾,家眷已齐;身前,日光薄暮,残鸦入巢。掩下柴扉,闩圈闭栏,叹息时,身已上马,回望,却叹生不逢时,心境再惨然,也只能空掩泣。
马蹄响处,家乡的灯火黯淡了许多,渐渐消失在暮色当中。仓皇间,再回望,却不是望向阑珊灯火,而是望向地平线处的残阳,那处,火烧云霞,通彻四方。一股热泪流下,滚烫了脸颊。夕阳残照,脚下土地,只会烙伤心中的乡情。那是千年难回的家呀!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却不知黑夜,还需沉沦多久?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泪暗洒,神州沉处。”
晚唐·戎马又起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公元878年,黄巢起义。
尘灰已蒙上了饱经风霜的脸,虬枝般的手只能拾起行囊,漫游四方。我寻得一家破败的酒馆,酒保是一位七旬老者,颤巍巍的,似乎使劲喘一口气便会倒下。我叫了一坛酒,却无言以述。孤身一人,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力挽回一个时代的颓唐。
他抱着酒坛,摇摇欲坠,我急忙上前托坛。待得放下,老者便问:“壮士孔武有力,为何不上马厮杀,为结束这乱世出一份力?”我叹道:“空想罢了,身居乱世,何以施展?因那安史之乱,搅得中原大乱,唐世衰败。再加官府压榨,更是激起农民众愤,黄巢、王仙芝更是起兵驰骋中原。如今即使‘大齐’军败,大唐……唉,气数呀,气数!”老者亦呈落寞之态。我愁上心头,连饮数杯。酒意,丝毫冲不淡我的悲怆。
我付了酒钱,拱手作别:“晚辈现回寒舍打理行装,南下寻一隅安稳之地!不知老丈是否愿与小子同行?”老者一惊,长吁一声:“罢,罢,罢!老朽腐骨一身,已一半埋在土里。我家四子从戎,三子先后殒命于平叛安史,一子入‘大齐’军,不知可待几载?这是命运,亦是气数……”我一怔,愕然间,含泪告辞……
蹄下黄沙弥漫,抬眼四顾,已无人烟。我泪洒故土,只成一辈移民,昔为大唐人,今为……
恍惚间,我记起:数百年前,那西晋残阳斜照下散乱的马蹄声,触动心弦。是悲那背井人迹没,还是悲那国破山河存?我不辨。客行辗转,漂泊他乡,方称“客家”。只是不知南下人中,是否有人与我同样肝肠寸断,忧国思乡?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长夜彻彻,愁肠千结,辗转难眠!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南宋·抗元客起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
“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
我抖擞精神,斜戈而立,月上枝梢,映得溪前闪闪,可明日,不知何人鲜血,又将染红这条涓流。想及此,铁甲不由寒了许多。
月,圆而明,恰逢云开雾散,月光遍及,普照万物,皆是凉意。“月是故乡明!”我心中呐喊。故乡?是北疆啊!是魂牵梦绕的血地啊!如今却为异族所占!热血上涌,月光,似乎没那么寒了。
忽然军前喧腾,原是长官前来举酒壮气。他已微醺,倒酒时,醉意未消,问:“你……怕吗?”
“吾世代北方而居,靖康时南下至此,本以为报国无门。待今文丞相为国起兵勤王,既为客家人,又有何惧哉!”
此话一出,掷地有声。我一饮而尽,掷碗,一声怒吼。
……
日出了,如血,如虹!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元营中,寂寞无声。
举着枷锁,我亦无言。
望着家乡,望向旧都,深深叩首。热血,盈满胸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客魂丹心,永照汗青!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今朝·去国怀乡
我辗转飘零,于南方各省驻足。因“主”“客”之争,修建围屋以御外敌,群聚而居以共勉励。客家人,除持客家腔,更重传承客家之魂:戒奢以俭、待人和睦、吃苦耐劳、忠孝仁义……骁勇善战的血脉,为国效忠的热忱,亦于历史长空中,熠熠生辉。
明灭,客家节义之士,毅然举义反清,以大义为本。
清末,客家忠直之士,从军太平天国,以骁勇为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捐躯者、誓死力争者不计其数。
新中国成立,更有无数领域,徘徊着客家人的身影,埋头苦干,撑起中国脊梁。
更有客家人辗转出洋,将客家血脉远播重洋,遍布五大洲,再行迁移……
时光流转,百年已逝。
……
公元2023年,世客会举办。
我听闻消息,会心一笑,牵动了血脉里流转的记忆:衣冠南渡、筑楼御敌、爱国为民。家乡、战争、烈酒、愁苦、释然……
忽然,我想起,秭归的梦,自西晋南渡的脚步起始孕育,历经千年,走过战火纷飞,踏过愁肠千结,形成了客家一大系,留下华夏岁月之瑰宝。却不知缥缈如云的千秋大梦,沉寂古韵,无形中凝结了一个悠悠的句号。
昔念秭归兮,无可奈何花落去;谁道今朝,走尽天涯,四海归一!
梦醒,人依旧。
此梦,永难忘。
(指导老师:宋清香)
创作感言
作为生活在客家民系摇篮——赣南的人,客家文化那种历经千年沉积下来的历史厚重感与美丽,令我神往。戏、食、屋、语,都引得世人感叹。而那深厚的客家文化历史则深深吸引了我,不管是西晋的衣冠南渡,抑或是如今的历史古迹。各行各业的客家人都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国为民,继承发扬此文化的精神。世客会举办,亦是其走向世界的标志,令客家人骄傲。
同学点评
从古至今,皆在笔下:纷争的战场,到今世的繁华,“客家”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文中的悲凉中有一股不灭的烈火在燃烧。
文字的力量不止于纸上,更流于血中,是流动的文明,是“客家”的魅力。
——程忠斌
他的文章,粗略看去,如长虹贯日,气势磅礴,好似亲临金戈铁马、狼烟弥漫的古战场,仔细揣摩,对细节的刻画又入木三分,精美之处仿若蚌中明珠,浑然天成,优美至极。他用外科手术般的手法,将每个人物的内心解剖得栩栩如生,能看清他们身上的每根“毛发”,每条“血管”。他不仅追求文辞优美,细节丰富,同样在意故事情节的精彩与结构的精妙绝伦,真可谓“此文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读”!
——温浩涵
文章的场景描写穿插在作为客家人的“我”的细节刻画中,诗词融入真挚的语句里,充满深情。文中有悲凉、苍茫,有激荡之情,读后,更有荡气回肠之感!
——郭彦泽
老师点评
文章极富想象力,在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里,将客家人的前世今生在我们面前悉数展现,让我们看到了客家人的不易,读懂了客家人的传承。同时,文章文采斐然,辞藻华美,读来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宋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