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棵孤独地在深夜 看守心灵月亮的树(节选)

作者: 鲍鹏山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秋水》)

先秦诸子中,孔子、孟子、荀子、韩非,都想从政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呢?但他们似乎都没有庄子这样的好机会。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有多少人能在这种负累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一生追名逐利,到最后几乎身败名裂的培根,曾经深有体会地说,身居高位的人是三重的仆役:君主或国家的仆役、名声的仆役、事业的仆役。真是不堪重负之累。庄子更知道,无论是贪夫殉财,还是烈士殉名,都既不明智,也不道德。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好一个“不顾”!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世人眼中千载难逢的机遇,对他而言只是无聊的打扰。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的神龟,是愿意被楚王包上巾布装在精致的竹箱中,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两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儿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

庄子做出了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选择!它体现了由庄子那超凡绝俗的大智慧所培育出来的清洁的精神,这种清洁的精神又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世人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选自《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有删改)

含英咀华

此文深刻地揭示了庄子在权势面前坚守本心的孤独与伟大。在众人追名逐利、文化屈从权势的大环境下,庄子视相位为累,“持竿不顾”,展现出他对自由与精神独立的强烈渴望。这种超凡脱俗的智慧与高洁精神,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宛如孤树。作者借庄子传达出对坚守心灵净土者的尊崇,在世俗功利的黑夜中,庄子式的坚守为后人在物欲横流中如何抉择提供了深刻的思考范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