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中国红”闪耀世界
作者: 李敏热点聚焦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南希·奥韦拉尔祝贺春节申遗成功,认为“中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为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
2023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同年8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为中国2024年度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唯一项目,囊括了楹联习俗、年画、闻喜花馍、庙会等全国各地的春节文化习俗。春节申遗成功,体现了中国对于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视,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春节申遗成功,意味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的春节文化将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纵深剖析
1.春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春节不仅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基因与情感密码,而且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了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人类共同价值。正因如此,春节才会引发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肤色的民众的共享共鸣。
2.春节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近年来,每逢春节,许多国家和地区便同时进入“春节时间”——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日本东京塔、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地标披上“红装”,大大小小的商家挂上灯笼、售卖年货,越来越多国家的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向中国人民致以新春祝福……中国春节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张开双臂拥抱中国春节。春节蕴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对全世界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3.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除夕和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讲述春节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春节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基因,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申遗成功将进一步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
4.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申遗成功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地位,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感受中国魅力。
5.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春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庆祝春节,这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