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选)
作者: 黄方国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儿子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次日早晨,妻子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抹布,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的一声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两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爹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拿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子的交代,又揣了回去。
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那间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们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
(选自《微型小说》2020年第2期,有删改)
众说纷纭
杨天硕:黄方国的《父亲》一文从父亲刚来被邻居误解,到在屋里受孙子嫌弃、儿媳冷待,再到买东西回来后的交代以及拿出钱,情节随着对话一步步发展,让读者感受到父亲初到城市的局促以及他一心为子女奉献的深沉爱意。“我”则夹杂在对父亲的心疼和面对家庭矛盾的无奈之中,这种复杂的心理表现使整个故事的情感更加丰富且有层次。
李佳怡:张鑫羽同学的作文《心桥》中充满惊险的玻璃栈道与父亲温暖鼓励的话语形成了鲜明对比。父亲的话语像是黑暗中的光亮,在紧张惊险的氛围中营造出了温馨、让人安心的小氛围,缓解了作者的紧张恐惧,使读者在感受刺激的同时又能体会到亲情带来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