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博导体验无声外卖:科研需要向下扎根
人物素材
近日,一则“博导‘没苦硬吃’,全程戴隔音耳塞送外卖”的消息,引发关注。事情的起因是,为了解“无声骑手”的真实工作状态,浙大博士生导师袁哲申请了骑手资格,戴上隔音耳塞,规定自己在整个送餐过程中不说一句话,以体验“无声骑手”的工作状态。在实践中,袁哲真切感受到了沟通障碍带来的不便,也感受到了“无声骑手”们工作的专心和认真。
作为博士生导师,袁哲选择这种“没苦硬吃”的调研方法,看似有股子“笨拙”劲儿,却展现了学术研究该有的执着。正是因为有了这股子“笨拙”劲儿和执着精神,学者的学术研究才能够更好地贴近社会现实,发现问题、开出药方,真正学以致用。
袁哲探索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帮扶弱势群体的科研实践也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他的博士生竹晓楠说:“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和具体地了解到社会上某一个弱势群体的工作模式和生活现状。”
(摘编自《新京报》2024年12月24日)
素材解读
1.向下扎根,让学术更接地气。在一般人印象中,学术研究似乎总是与象牙塔联系在一起。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植根于实践的学术成果才会有更高的价值,为袁哲这种“接地气”的学术研究点赞!
2.从言到行,让善意化为行动。浙大博导袁哲的行为不仅是一次学术研究尝试,更是一次人文关怀。以己之微光照亮需要帮助的人,科学研究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适用话题
学术研究 扎根实际 亲力亲为 人文关怀
上一篇:
了解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化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