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与“俭”

作者: 张艳丽 胡青松

“勤”与“俭”0

模拟考场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对“勤”“俭”产生了新的看法。如某班学生小亮认为,身处新时代,社会不应再提倡“勤”,而应提倡“智”。他还认为,当今社会物质如此丰富,再像过去一样节俭就是吝啬小气的表现。

针对小亮对“勤”与“俭”的认识,班主任准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请结合你的思考和认识,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围绕“勤”与“俭”这两种传统美德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发的讨论展开,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对“勤”“俭”的深刻认识。

关于“勤”:小亮观点的误区在于将“勤”狭隘地理解为单纯的体力劳动。实际上,脑力劳动的付出也是其中一部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从来都离不开勤奋努力。

关于“俭”:小亮的观点是对节俭本质的误解。节俭不仅仅是为了节省物质资源,更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个人欲望的克制。从宏观角度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节俭能减少资源浪费;从个人层面来说,节俭能让我们避免陷入物欲的泥潭。

学生可以正面立意,倡导在新时代我们仍要坚持“勤”“俭”,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如:“勤”是基础,“俭”是保障。也可以对比立意,先剖析小亮观点中的错误,然后对比论证坚持“勤”“俭”美德对个人、家庭、社会等的积极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