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之父南仁东,将朴素梦想变成国之重器

1993年,以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为首的中国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在中国境内建造直径500米、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而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不到30米。

1994年,当时年近50岁的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部分的推进工作。他大胆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一平方千米阵(SKA)的单元,并立即启动在贵州的选址工作。在5年半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有150多家国内一流企业相继投入到FAST的建设中。工程的艰难程度远远超出想象。南仁东通过自己的执着、坚持和勤奋,解决了许许多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将梦想中的空中楼阁变成了现实。

从选址到2016年FAST正式建成,用了整整22年时间。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

有人曾这样评价南仁东的伟大成就:“22年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素材解读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持续一生。南仁东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高度。他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大胆开拓的精神,正是科学家们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最佳写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