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妮研发检测系统,彰显新一代创新精神

生产线上,新铸造的零部件经传送装置输送过来,装上带有“眼睛”的机械臂,自动识别参数特征,稳当出手,将零部件转移至加工平台,旋即无缝衔接下一道工序……辽宁大连的一家铸造企业里,青年工程师郭东妮又一次连续蹲守生产线5个多小时,不断收集系统运行的数据,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不足,然后对算法进行优化,解决当天发现的问题……

2017年,郭东妮到湖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攻视觉感知算法,前往一线后,“触网”的第一个项目,是参与研发“水泥袋装车”。当时,视觉识别技术刚进入工程应用领域,郭东妮和团队扎进实验室,创造性开发出双激光定位系统——通过预估停车位置,建立前后双激光传感器,测量数据信息,帮助机械臂完成各类参数的识别。经过调试的系统很成功。在智能设备帮助劳动者摆脱又苦又累的高强度作业环境时,郭东妮看到了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

正式工作后,郭东妮接连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技术攻关,与团队共同申请5项专利,并成功获得了1项授权。

2024年6月,全国总工会发布《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2024年拟入选培育对象公示》,全国共有200多人入围,郭东妮是其中之一。郭东妮说:“老一辈大国工匠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励着我,我不仅要做好传承,还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做好创新。”

素材解读

青年工程师郭东妮利用算法开发新的检测系统,把产业工人从繁琐机械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效率,优化了质量。郭东妮以行动彰显了新一代劳动者在传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的科学精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