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说明文
作者: 侯兴黉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讲解事理为目的的文章体裁,按照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让读者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特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事理说明文则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对道理进行详细的介绍。
对于高中生而言,说明文写作是开启逻辑思维与科学表达大门的钥匙。下面为大家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一、精准定位,抓住说明的对象
说明文写作的关键,在于精准把握说明对象,就像射手投镖,要稳稳命中“靶心”,这样才能让读者清晰认知说明对象。首先要选择明确的、有独特性或重要性的说明对象。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内涵,并紧紧围绕其展开说明。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作者就围绕青蒿素,讲述了从艰难探索到成功提取,再到在疟疾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全过程。再如《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将中国建筑的布局、结构、装饰与文化底蕴等全面而深入地娓娓道来。
【示例】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它承载着阖家团圆的温暖亲情,也传承着深厚的民俗文化。从扫尘迎新的习俗,到贴春联、放鞭炮的热闹,再到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的温馨,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我们探寻春节魅力,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传统文化在岁月长河里沉淀的魅力,让古老的节日在新时代依旧熠熠生辉。
(选自王国瑞《春节魅力探源》,云南昆明金岸中学)
作者写作思路清晰,精准定位春节这一对象,借春节习俗弘扬传统文化,主题鲜明,富有意义。
二、妙笔生花,玩转说明技巧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要根据说明对象、读者需求选择、搭配合理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等。如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使用打比方的方法,把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比作写文章的文法,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示例】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创作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绘画不同,剪纸是通过镂空线条塑造形象。春节时,红色的福字剪纸贴在窗上,寓意福气临门;婚礼上,龙凤呈祥剪纸装点新房,象征美好爱情。剪纸就像历史的微缩景观,将民间故事、风俗习惯凝于方寸之间,以独特魅力传承千年。
(选自李思凝《剪纸:传统艺术密码》,云南昆明金岸中学)
选段运用下定义明确剪纸概念,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生动展现剪纸魅力,尽显传统文化底蕴。
三、雕琢语言,提升表达效果
说明文的语言如同精密天平,准确严谨是基本要求,数字、术语则是关键砝码,需小心掂量,否则文章的科学性与可信度便会轰然倒塌,误导读者。写作时要选用恰当、精准的词语,简洁地传达信息,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同时,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使说明的对象具象化,更具趣味性,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如《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一句将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展露无遗。再如《中国建筑的特征》中,“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一句就清楚地说明了两柱之间的墙壁的作用。
【示例】
剪纸是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堪称指尖上的魔法。它以纸为画布,剪刀作笔,从构思到成型,每一刀的走向、每一剪的力度都至关重要。陕北安塞剪纸,造型淳朴简练,常以动物、人物为题材,如《抓髻娃娃》,用对称构图剪出娃娃形象,寄托着驱邪纳福的美好祈愿。剪纸承载着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与智慧的独特表达。
(选自张姝妍《中国剪纸艺术解析》,云南昆明金岸中学)
选段语言平实易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剪纸艺术,如“指尖上的魔法”;介绍安塞剪纸的语言精准凝练,能让读者快速把握关键。
四、精心布局,搭建清晰脉络
说明文写作需要建构清晰脉络。结构要坚实稳固,可采用总分、并列、连贯或递进等类型,其中总分结构最为常用。以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例,开篇提纲挈领地总述中国建筑九大特征;随后逐一对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说明,将建筑的精妙之处娓娓道来;文末,从宏观视角总结中国建筑的独特性与世界影响,为文章画上圆满句号。
【示例】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中国茶文化涵盖茶叶种类、泡茶技艺、品茗礼仪等。从绿茶、红茶、白茶等的分类,到泡茶时水温、茶具的讲究,再到品茗时以茶会友、传递情谊的文化内涵,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传承。茶文化不仅丰富了国人生活,还传播至世界,彰显着中华文化独特韵味,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瑰宝。
(选自陈晨《茶文化魅力几何》,云南昆明金岸中学)
文章以茶文化为对象,娴熟运用总分总结构,开头点明地位,中间分述茶叶、泡茶等,结尾总结升华,帮助读者理解其内涵。
五、培养素养,提升观察力与思考力
写好说明文,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生活的细微之处。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路边草木、城市设施、家中电器,皆可成为观察对象;生活常识、民俗谚语,皆可成为思考对象。以大树为例,可留意树干粗细、树皮纹理、枝叶姿态,这些细节是写作的宝贵素材。梁思成创作《中国建筑的特征》就遍访各地建筑,观察每处细节,收集了大量资料。除了观察,还要深入思考,深挖事物本质,思考它的原理、成因、发展等,分析事物差异、事理内涵,在对比、总结中进行深度思考。
【示例】
油纸伞,承载千年烟雨的传统手工艺品。要了解它,离不开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要留意伞骨的竹制选材,看其纹理走向、疏密程度;观察伞面油纸的晕染,感受色彩在纸上的缤纷魅力。伞不仅是遮雨器具,更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寄托,是民俗文化里吉祥的象征。
(选自曹淑贤《细说油纸伞》,云南昆明金岸中学)
作者从油纸伞伞骨选材、伞面油纸晕染等制作工艺观察油纸伞,并深挖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彰显了观察的细致与思考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