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理想之炬,照奋进之路

作者: 李思雨

佳作风采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青年作为民族复兴的有生力量,唯有以理想为锚、以信念为帆,才能在激流中校准航向,在奋进中凝聚力量,点燃生命的炬火,照亮时代的征途。

理想照亮个体生命,让平凡亦可铸就非凡。理想的价值,在于将渺小的个体与宏大的时代相联结。张桂梅扎根滇西山区四十载,托举起无数贫困女孩的求学梦。她每日清晨五点唤醒校园,深夜就蜷缩在宿舍一张狭窄的单人床上入眠,用近乎苛刻的坚守对抗贫困的循环。这并非简单的“奉献”二字可以概括。她完成了一次以教育为支点,撬动社会进步的理想主义实践。叶嘉莹将一生献给诗词传承,辗转漂泊却始终不改初心,在动荡年代以文化火种滋养民族精神根系。可见,理想从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口号,它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生长,在平凡中孕育改变世界的力量。

理想熔铸民族精魂,让个人与国家同频共振。当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共振,便能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力量。钱学森选择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归国,带领团队在戈壁滩上从零起步,用算盘、草稿纸和简易计算器算出了研究需要的数据,以帐篷抵御风沙,终让核弹爆炸声响彻寰宇。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而是一代科学家将个人抱负融入民族复兴征程的壮举。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中经历了190次失败,以身试药导致肝损伤,却始终坚信“中医药宝库需要现代钥匙”。她带领团队用科学理想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千年智慧焕发新生。他们用伟大实践证明,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从来不是独善其身,而是将生命化作柴薪,投入民族复兴的燎原之火中。

理想淬炼精神品格,以勇气开辟新天地。追求理想的道路,必然伴随着与现实的激烈碰撞。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开凿“天路”时,面对的不仅是悬崖峭壁,更是世代封闭形成的观念桎梏。当钢钎磨破手掌、炸药震裂耳膜,他喊出“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的誓言,用7年时间开辟8公里生命通道。这条蜿蜒山路,是理想主义者突破现实困局的写照——真正的勇气,不是无视困难,而是在认清现实后依然选择前行。

站在历史交汇处回望,从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豪情,到今日航天人“九天揽月”的壮举,中华民族的每一次跨越,都是理想之光的接力传递。新时代青年肩负使命,应当将个人理想嵌入国家发展的齿轮,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进步的动能,在乡村振兴、科技攻坚、文化传承的广阔天地中,书写属于新一代人的答案。

理想从来不是追求遥不可及的星斗,而是点燃生命的火种。当亿万青年的理想微光汇聚,必将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

【河南鹤壁市综合高中】

◆点评

作文以磅礴之气勾勒理想的力量,结构严谨,层层递进。从“个体生命”到“民族精魂”,再到“精神品格”,论点由浅入深,形成“小我-大我-超越”的思辨脉络。文中列举张桂梅、叶嘉莹、钱学森、屠呦呦等人物,事例典型,论证充分。

上一篇: 人生理想
下一篇: 持敏钝之衡,品生活之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