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的鞋子
作者: 王博教师下水文
斯是敝履,唯吾德馨
西方童话里,有一双会自动跳舞的红舞鞋,它成就了小女孩,也几乎毁了她。可见,鞋不在美,合适就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合适的人、合适的选择如同合适的鞋子,能让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于个人成长而言,选择合适的鞋子,就是选择合适的方向与平台,帮助我们挖掘潜能、实现价值。鲁迅早年学医,试图以医术救治国人的身体。但渐渐地,他敏锐察觉到,国人更需要医治的是精神上的“疾病”。于是,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投枪、匕首,用犀利、辛辣的文字唤醒沉睡的民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可见,人只有找准了自己在时代中的定位,选择最能发挥自身才能的道路,方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于国家而言,选择合适的鞋子,就是选贤任能,施行符合国情的政策,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齐桓公初即位,本打算任命一直追随自己的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却举荐了管仲,因为他知道管仲之才适合治国。历史也证明了选贤任能的力量,管仲为相后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使得齐国成为春秋霸主之一。再看秦晋围郑时,郑国在战不得胜、守又必败的危急存亡之秋,派烛之武游说秦伯,使之退兵。烛之武身份虽微,却因其外交才能而成为最合适的游说之人,最终力挽狂澜。可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施行合适的政策举措,可治国,可救国。
选择“合适的鞋子”不仅需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还需要有“斯是敝履,惟吾德馨”的心境,不在意鞋子有多精美,也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只遵从自己的内心。“竹林七贤”中的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遵从自己的内心,拒不出仕。无论是好友举荐、司马氏威逼利诱,还是太学生集体请愿,他都不为所动。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不因“鞋子”华美而削足适履,而是坚持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供我们选择的“鞋子”很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鞋子,哪怕它在别人看来只是一双“敝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绽放自己的光彩,实现更大的价值。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魏源在《默觚下·治篇五》中说:“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民间也有相似的俗语:“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小到个人成长,大到国家治理,我们都需要思考,是根据“脚的大小”选择“合适鞋子”,还是迷恋“鞋子”而“削足适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佳作一
适履而行,方得至道
◎李书琪
古语有曰:“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可见合适的鞋子,对于脚才是舒适的;合适的政策,对于人民才是有利的。对于我辈青年而言,选择合适的鞋,才能成就自我的价值。
选择合适的道路,方能成就独立“自我”,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追逐别人的道路并非好事,只有找到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扬长避短,实现目标。回顾历史,为救亡图存,多少仁人志士尝试变革。康梁尝试维新变法,只持续了百日;孙中山尝试民主革命,却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正当中华民族陷入迷茫时,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惊醒了中国人,似乎为当时的革命找到了前行的方向,然而,照搬直用也并未解决中国的问题。直到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革命才有了新气象。中国坚持走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穿着合适的鞋子走路,才能健步如飞。
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方能有所突破,破茧成蝶。
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遭遇挑战或困境,只有选择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破桎梏。汽车技术在西方发展了几百年,燃油发动机市场在世界范围内也近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决定攻克电动车与油电混动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的长足发展,不仅解决了低碳发展汽车工业的问题,也为开拓全球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曾几何时,我国在航空领域面临诸多困境,但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尝试,坚持选择适合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方向,逐步实现了技术自主自强。如今,国产大飞机C919已成功翱翔蓝天。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中国科技人员找到了最适合的方向,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伟大跨越。
兴利祛弊,择适而进,此乃成功之径、至道之途。青年一代在面对选择时一定要牢记,合适方为首选。只有找准适合自己的方向,才能充分挖掘潜能,实现伟大超越,才能助力国家走在合适的道路上。走适合之路,人生才能如浪奔腾,如霞壮丽;国家才能如鲲鹏振翅,蓬勃发展!
学生佳作二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穆熠菲
罗纳·特里说:“唯一会改变你一生的,就是你的选择。”面对选择,我们既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应该哗众取宠,而要选最适合自己的。
人应该穿最合适的鞋子,走最稳的路。漫漫人生路,“路况”不同,鞋子也应随之改变或更换。诺贝尔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早年投身量子电动力学研究,随着对科学理解的深入,他跨界到航天领域,提出“戴森球”设想,晚年他又专注于生物物理学,探索生命与宇宙的联系。每次转变,他都以契合当下探索需求为导向,不断突破科研边界。面对这些选择与改变,他都以“合适”作为标准,遵从自己的内心,永远不为人生设限。
国家选择合适的鞋子,才能有更稳更大的发展。而如何选择,需要多元探索与碰撞。战国时期,各学派都试图以自己的方法改变世界。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理念;农家提倡“重农”,主张统治者“与民同耕”,创造一个丰衣足食的美好世界;兵家总结军事经验,主张用“止戈”来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儒家积极恢复周礼,想用礼乐制度创造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这些学派虽然观点各异、方法不同,但他们都在努力探寻一条适合的变革之路。正是因为一代代人的探索,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才总能找到适合的道路,赓续文明。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青年若发现那条契合自身的道路,当勇敢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双目失明的董丽娜,内心对广阔世界满怀憧憬,当她知道有去北京参加盲人播音主持学习的难得机会,瞬间敏锐捕捉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此后,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她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中国传媒大学首位盲人研究生。她不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鞋子”,更如明灯般照亮并激励着无数身处困境之人勇敢逐梦。
人生之路,繁花似锦却也荆棘丛生,诸多美好的事物并非都能与我们完美适配。唯有坚守初心,审慎抉择,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目标与方向,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本版习作作者系陕西渭南市尚德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