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土上的青春奋斗
作者: 余莹莹热点聚焦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西部、扎根基层,为西部大开发贡献青春力量。2025年2月25日,《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报效祖国,建功西部》,聚焦新疆、贵州、内蒙古等地的青年人才,他们立足本职岗位,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书写了精彩人生。
纵深剖析
1.追求远大理想,锤炼自身本领
树立、践行远大理想,是广大青年的共同追求,也是国家和人民对青年的期待。“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计划连接起青年和基层,连通个人理想与祖国人民需要,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一线,参与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锤炼自身本领的宝贵机会。青年亲身经历了西部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精神意志、品德观念和能力才干。
2.扎根西部大地,厚植家国情怀
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和奉献。新时代青年勇敢扛起建设西部的大旗,反映出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战略的深度结合,是青年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是赤诚爱国心的具象。扎根云南教育事业20余年的张莉娟,带领老百姓致富的“沙棘大王”“农牧能手”王军扬,曾经一人撑起团场医院中医科的“沙海小郎中”艾乐松……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志愿者们奋力书写了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素材积累
扎根塔里木,做新时代能源保供追梦人
2014年大学毕业后,朱松柏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号召,毅然决然地从“天府之国”来到茫茫塔里木沙漠。他扎根塔里木油田,专注于超深气藏高效开发,面对复杂的石油钻井情况、频发的恶性井漏,不顾艰苦、直面挑战,带领团队为解决气田稳产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塔里木特色的自主技术创新,为实现我国深地领域油气开发技术自立自强、保障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平稳供气作出了突出贡献。
◆解读
青春逐梦大漠,初心镌刻天山。无数朱松柏这样的热血青年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广阔西部地区保供新时代能源,让国家发展焕发新动力。
青年扎根西部建设一线
34岁的徐慧在西部计划服务期满后,来到基层社区工作,解决居民日常问题,以实际行动彰显青年力量。大四毕业的王福华加入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来到了玛曲县。三年服务期满后,王福华决定留下来成为一名教师,培养更多的学生,为当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自2003年西部计划实施以来,累计有22批50余万名大学毕业生投身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他们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出动人的青春故事。
◆解读
青年服务西部发展计划既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代青年践行使命的生动实践,“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在西部的广袤大地上,青春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越来越多的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成为基层发展的生力军。
多方观点
投身西部,大有可为
◎《光明日报》评论员
西部是净化心灵、激扬心志的课堂。青春何以安放?已是百岁高龄、扎根西部74年的任继周院士,用自己的人生向人们示范,“如何用一株劲草的姿态度过一生”。而新疆“瓜奶奶”吴明珠院士的话,更是意味深长:任何时候,报效国家的情怀不能丢!如果忽视了个人的责任,或者做事的目的就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个社会就很难进步。
的确,西部是涵养品德、锤炼修为的最佳课堂。新时代,扎根西部的学子们用自己的奋斗,谱写了平凡而璀璨的人生篇章。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在西部大地上留下这样的诗行: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则青春闪光;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进步,便此生不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12月23日)
让青春活力汇聚成西部发展的强劲动力
◎陈 曦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关注西部、走进西部、扎根西部,将青春热血融入时代洪流,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从以“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的非遗传承人,到立足西部产业优势、投身科技创新热潮的创业者,再到推动一座座“濯濯童山”变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一批建功西部的青年典型,他们循着前辈的足迹而来,又成为后来者的榜样,带动更多青年转变就业观念,到西部寻找机遇、实现梦想、贡献作为。今日之西部,经济潜力进一步释放——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于创新升级中激活发展动能;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西部陆海新通道加速建设,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稳步开展,绿色发展加快推进……
对青年来说,西部是一片值得奔赴的热土。当更多青年带着知识、热忱和创造力投身西部、建设西部,这片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土地,必将焕发更多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工人日报》202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