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取得高温超导研究重大突破
我国联合研究团队于2025年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的科学难题提供了新突破口。
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28岁。团队负责人陈卓昱仅35岁。
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这项技术不仅为包括宽禁带半导体等各类氧化物的缺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极大地拓展了高温超导等强关联电子系统的人工设计与制备。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开发镍基超导材料,试验了1000多片样品,最后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
镍基超导研究是当前国际科学界的前沿热点。中国团队全部采用国产仪器,发展了独特的强氧化能力薄膜生长技术,成功获得了晶体质量更高的薄膜材料。这不仅实现了科学上的突破性发现,更为我国在超导乃至量子材料领域的长期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新华网”2025年2月18日)
◆素材解读
1.科技领域重大突破。我国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经千余次试验实现突破,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难题提供了新方向,彰显了科技创新实力。
2.年轻科研力量崛起。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28岁,体现出我国在科研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年轻科研力量崛起,未来可期。
◆适用话题
科技创新 坚持不懈 青年担当 自主发展
上一篇:
把握实用性文本的特点
下一篇: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