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之 类比推理

作者: 周政昌

美文引路

蛇教给我们的道理

◎〔美国〕奥赞·瓦罗尔

与人类的皮肤不同的是,蛇的皮肤无法随着它的生长而生长。蛇的一生中,它的躯体会逐渐长大;终至某一时刻,它必须蜕去旧皮,换上新的。

这个过程非常难受,很不舒服。蛇会不停地蜷曲扭动,直到彻底与旧的躯壳分离,再从中爬出来。如果一条蛇能成功地完成整个过程,旧皮就会被舍弃掉,取而代之的是鲜艳的崭新外皮;如果没能蜕皮成功,蛇就会失明甚至死去。

前半生,我就曾经蜕掉过好几层皮肤:火箭科学家、律师、法学院教授、作家和演说家。在每次转型之前,我都会有非常难受的感觉——某些事不对劲了,我会作出一些大大小小的调整。但某一时刻,我的旧皮肤再也无法容纳内在的成长,曾经合理的选择不再合理。

比如,我从火箭科学专业转到法律专业的时候。我在大学里念的是天体物理专业,后来加入了“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的执行团队。我非常热爱这项使命,也喜欢为了把探测车送上火星表面而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可是我不喜欢那些必修的理论数学课与物理课;我对天体物理学的热忱渐渐消散了,转而对社会中的“物理学”越来越感兴趣。尽管这意味着我必须放弃倾注在火箭科学上的4年时光,但我还是决定去上法学院。放弃旧的,我会暂时失去平衡;可如果不放弃,我会失去自我。

我们往往会把自己与外在的那层表皮混为一谈,可表皮不是我们。那层表皮只是目前我们碰巧披在身上的东西,昨天它是合适的,但现在我们已经长大,不再合适了。我们抓着不喜欢的工作不肯放手,简直是在消耗我们的灵魂。为了留在我们自行修建的名叫“现状”的旧皮肤之中,我们牺牲掉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确实,不少人在本该坚持下去的时候放弃了;如果只是遇到一点儿困难或失败了一两次,那你不应该放弃。然而,如果你反复去做行不通的事,或是当一件事情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你却依然紧抓着不放——你今天要做什么,非得受到昨天所做事情的辖制吗?

蜕掉旧皮确实是非常痛苦、非常难受的。旧皮肤给了你确定感,你已经被它保护了好几年,甚至是好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渐渐化作你的身份,因此换上一层新皮肤,意味着你要忍受痛苦改变自己。

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已经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资源之后,就不肯轻易改变放弃。我们就像一条顽固的不肯蜕掉陈旧死皮的蛇——即便崭新的皮肤正在迫不及待地生长成形。

如果你感到自己活得很沉重,如果你感到很难继续适应旧模式旧关系旧想法,如果你对原本熟悉的生活感到厌倦,你很可能到了该蜕皮的时候啦!

一旦你毅然站起身来,任由清风把蜕掉的旧皮片片吹散,你将看见不一样的自己。把“不是自己”的那部分舍弃掉,你就能看见一个崭新的真正的自己!

(选自《为自己思考:终身成长的底层逻辑》,有删改)

◆技法点睛

类比推理是指把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由已知事物的某种特性推论出被类比事物也具有同样特性,进而证明观点。运用类比推理需注意以下三点:

1.精选类比对象。运用类比推理时,要选取与论点有相似特征且为大众所熟知的事物,尽可能找出多个类比点,按照主次轻重等逻辑联系详略有度地布排并阐述,最后进行推理,论证论点。

2.相似性要实质相关。类比的事物与论点之间的相似属性必须是本质的、与论点紧密相关的,不能仅依据表面相似进行类比,否则会导致论证缺乏说服力。

3.类比推理只能证明或然,并非必然。科学研究中,类比推理的结论一般还要运用其他论证方法来佐证。运用类比论证,绝对化结论下不得,绝对化话语说不得。

文中,作者扣住蛇与人一生均需“蜕皮”,换取一个“新我”的类比,论证了一个道理:人为了成就一个崭新的自我,必须忍受不舍与痛苦,抛弃安稳甚至舒适的“现状”,听从内心的呼唤,不断进击,突破旧我,成就新我。

学子佳作

合作共赢

◎黄吴戟

翻开《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烽烟总是令人心潮澎湃。人们津津乐道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借东风”,周瑜的“苦肉计”“连环计”,却往往忽略了这场战役最为璀璨的智慧结晶——孙刘联盟。正是这一战略,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范例。这不仅是一场军事较量,更是一首合作共赢的壮丽史诗。

很多人误以为合作是“1+1=2”,但赤壁之战证明,真正的合作是“1+1>2”。面对曹操大军压境之势,刘备仅有两万余人马,东吴水军也不过三万,若各自为战,刘备必被曹操吞并;东吴孤军奋战,也难以持久。于是两家缔结盟约,如同两根细绳拧成一股坚韧的绳索——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指挥火攻、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曹军不习水战、远道疲惫的弱点,在联军精心设计的火攻战术下被无限放大。可见,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多种优势的化学反应。

合作的智慧在当今社会依然熠熠生辉。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孤立发展。今天,国家推动东西部协作,以东部沿海的技术与中西部的资源形成互补;“一带一路”倡议连接各国发展需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全球治理新范式……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真正的胜利不是战胜他人,而是与他人共同提升。”人类一次次证明:面对复杂挑战,孤军奋战终将力不从心,唯有携手合作才能开辟新天地。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合作的价值同样重要。一道数学难题可能让某个学生束手无策,但集体讨论往往能碰撞出思维火花;科学实验中的分工协作可以突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文体活动中的团队配合更能创造意想不到的佳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跨学科思维备受关注,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多元视角的交融与协作。我们既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提升倾听、交流的合作素养,这正是时代赋予青年的重要课题。

从赤壁的烽火到现代社会的复杂网络,合作始终是发展的催化剂。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胸襟;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哲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超越零和思维,构建“美美与共”的协作生态。让我们以孙刘联盟的智慧为鉴,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书写更多合作共赢的精彩篇章,让合作之光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

【江苏苏州市望亭中学】

◆点评

作文开篇从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切入,运用类比推理,强调了合作“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砌,而是多种优势的化学反应”;接着延伸至当代社会,通过改革开放、“一带一路”等实例,展现合作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再联系学习生活,强调合作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经据典,说服力强。结尾发出呼吁,升华主题。

上一篇: 融情入景
下一篇: 大连,我的家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