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说中的“突发事件”

作者: 张辉

文题亮相

被婆家从鲁镇抢回去卖到深山里的祥林嫂,本已过上相对安定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丈夫意外“断送在伤寒上”,儿子又惨遭不测,她不得不又回到了鲁镇,从此走向了“末路”。小说中这一类“突发事件”,往往是情节运行的动力。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小说中还有一些这样的突发事件,试着找出来,并和同学探讨这些事件在小说中的作用,写一则读书札记。

思路导引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打破原有情节发展节奏和人物生活状态的事件。如《祝福》中祥林嫂丈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吃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陆谦火烧草料场,《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从楼梯滚落并遭华连卡嘲笑等。所以寻找“突发事件”,就要关注那些使故事走向发生重大转变、人物命运出现转折的情节。写作的重点是分析这些“突发事件”对情节推进、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影响,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思考,形成一则读书札记。

同学们在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做到有理有据,避免空洞的议论。语言表达要清晰、流畅,逻辑严谨,体现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佳作展示一

命运的惊雷:《祝福》中突发事件

◎陈俊翔

于纸页间踱步,《祝福》中的突发事件恰似划破黑暗死寂的一声惊雷,不仅击碎了祥林嫂脆弱的命运,更撕开了封建社会伪善的皮囊,暴露出其内里的腐朽与狰狞。这些看似偶然的惊变,实则是封建压迫的必然结果,它们如同精密运作的齿轮,将祥林嫂一步步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初至鲁镇的祥林嫂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然而婆婆的突然绑卖犹如晴天霹雳,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这个事件看似是一起家庭纠纷,实则是封建宗法制度的典型表现——在“三从四德”的伦理框架下,女性沦为可以随意买卖的财产。祥林嫂那微弱的反抗,在封建势力的惊涛骇浪中,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泡沫。她的遭遇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急转直下,更体现出封建礼教下女性尊严与权利的荒芜。在这个被礼教异化的世界里,突发的人祸比天灾更为致命。

当祥林嫂在深山中勉强寻得片刻安宁,命运的毒牙再次噬咬,伤寒夺走了丈夫的生命,狼又叼走了她的儿子。这接连的灾祸犹如一记记重锤,将她对生活的最后一丝憧憬砸得粉碎。她从一个对生活满含期待的鲜活之人沦为一具麻木绝望的躯壳。这一系列突发事件,是命运无情的摆弄,更是封建社会底层人民被迫害的具象——既要承受生活的千钧重压,又要直面各种猝不及防的灾祸。

重回鲁镇的祥林嫂,试图以捐门槛来洗刷所谓的“罪孽”,却又陷入了封建迷信的“吃人”陷阱。“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柳妈无心的一句话,恰似一把锐利的匕首,直直刺入她的心窝。捐门槛本是她对命运的奋力挣扎,却在封建迷信的阴霾下,化作一次徒劳无功的努力。当祥林嫂“神色舒畅”地捐完门槛,却仍被禁止触碰祭祀器具时,我们发现,在封建礼教的绞肉机里,连救赎都是精心设计的骗局,这一精神打击比肉体的苦难更具毁灭性。

《祝福》中的突发事件,一环紧套一环,将祥林嫂一步步逼入绝境。它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汹涌暗流,每一次冲击都将人物命运卷入更深的悲剧漩涡。同时,这些事件也是作者手中的投枪匕首,借祥林嫂的悲惨遭际,对封建礼教、封建迷信以及封建社会的冷漠残酷展开了凌厉批判。掩卷沉思,当我们在祝福的爆竹声中听到祥林嫂倒下的闷响时,当我们在为祥林嫂的命运潸然泪下之时,更应明白真正的惊雷不是命运的无常,而是那个让无常成为常态的吃人制度,并发出对自由、平等与尊严的呐喊。

◆点评

这则读书札记借突发事件深入剖析《祝福》。开篇以“惊雷”设喻,奠定悲剧基调,行文巧用“晴天霹雳”“惊涛骇浪”等生动比喻,将突发事件的冲击力具象化。从人物命运、社会制度等角度层层递进,深刻揭示封建礼教等的毒害,条理清晰。结尾总结升华,引人深思。

佳作展示二

风雪破庙惊世变

◎王雅婧

初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只见刀光剑影、快意恩仇;再品时,却听见字里行间回荡着人性与时代的悲鸣。火烧草料场这一突发事件,便是这曲悲歌中最激昂的鼓点。

于情节幽径,辟转折通途

在林冲的故事缓缓铺陈之时,我们仿佛跟随他行走在一条曲折却看似平静的幽径。他遭高俅陷害,刺配沧州,一路的磨难不过是小径旁的荆棘,虽有刺痛,却未伤筋动骨。看守草料场之际,他仍怀揣着对安稳生活的一丝奢望,可命运的巨手无情拨弄,一场大火冲天而起。这把火将看似平静的幽径截断,开辟出一条充满血雨腥风的新途。此前的隐忍、周旋,在大火的映照下显得苍白无力。情节的发展不再是潺潺溪流的平缓流淌,而是大海中的滔天巨浪,直逼生死存亡的绝境。这场大火,是作者精心设置的关键节点,它让故事从暗流涌动转为惊涛骇浪,紧紧揪住读者的心,使大家沉浸于这场命运的大起大落之中,感受情节陡然转折带来的震撼与冲击力。

于人物深处,绽蜕变光芒

林冲身为禁军教头,本在封建社会的轨道里循规蹈矩地运行。但在草料场大火中,他看清了高俅等人的丑恶嘴脸,也明白了妥协换不来安宁、苟且求不得生存的道理。曾经的软弱与忍耐被烈火焚烧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畏的勇气与决绝的反抗。他手刃仇敌,以一种破釜沉舟的姿态,完成了从温顺羔羊到勇猛雄狮的蜕变。这场变故,是对林冲灵魂的洗礼,是他人物形象重塑的关键,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在绝境中爆发出的强大力量,也见证了一个平凡人在命运重压下成长为英雄的历程。

于主题渊薮,揭社会疮痍

掩卷沉思,草料场的大火不仅烧毁了林冲的容身之所,更烧出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结局——当最忠诚的守卫者也被逼入绝境时,它的崩溃就已成为必然。这火恰似人们心中积压已久的愤怒,更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作者借这场突发事件,将封建社会的腐朽、权贵的专横、底层人民的无奈与挣扎,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是林冲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封建统治的残酷本质,也引发我们对公平、正义的深刻思考,在林冲的命运悲歌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沉重与悲哀。

◆点评

这则读书札记构思精巧,分析独到。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维度,深度剖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火烧草料场这一突发事件的作用。作文对人物蜕变、社会批判的解读鞭辟入里,字里行间尽显作者对原著的深刻理解,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颖的阅读视角。

【本版习作作者系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学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