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小说的艺术魅力

作者: 曹艳辉

入乎其内

小说以文字为画笔,构建起纷繁复杂的人性图景与社会百态。其艺术魅力源于对人物形象的立体雕琢,对情节的匠心编排以及对语言的精妙运用。

一、小说人物

1.多维描摹,形神兼备

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直接描写人物形象。如鲁迅三次写祥林嫂的外貌:“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一个勤劳隐忍的底层妇女形象跃然纸上。“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表现出祥林嫂丧子后精神上受到重创的样子。“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勾画出祥林嫂临死前麻木的躯壳。小说中对祥林嫂语言的描写被压缩成一句不断重复的哀叹:“我真傻,真的……”多次机械重复同一段话,展现出她精神世界的崩塌。祥林嫂的动作始终在“求生”与“求死”间摇摆,“她一路只是嚎,骂……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地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这种激烈反抗写出她对再嫁的抗拒,闪现出人性尊严的火花。

2.环境烘托,暗藏深意

小说中人物与环境互为表里,暗示命运走向。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反复出现的“大雪纷飞”“那雪正下得紧”“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通过“紧”“卷”等词,既写风雪之猛烈,又暗含局势之紧迫。风雪铺天盖地,将林冲困在草料场中,外化其“隐忍苟安”的压抑心境。风雪压塌草厅,迫使林冲离开栖身之地,躲入山神庙。风雪是“天意”,更是“人祸”(高俅步步紧逼)的隐喻,直接推动林冲从“隐忍”走向“反抗”。

二、小说情节

小说一般以矛盾冲突为核心,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层层推进。优秀的小说,其情节如高手弈棋,步步为营,伏脉千里,通过伏笔照应、戏剧性突转、设置悬念等方式激发读者兴趣,展现人物命运。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设计如草蛇灰线,伏笔与照应环环相扣。李小二偷听陆谦等人密谋时,客人提到“高太尉”“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却未点明“他”是谁。后文林冲在山神庙亲耳听到陆谦说“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才知追杀对象正是自己。一伏笔,一照应,制造悬念,既暗示阴谋的周密,又为林冲的觉醒蓄势。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反复检查;风雪压塌草厅后,他“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逃过一劫,看似琐碎谨慎的动作,实为后文“天可怜见”的伏笔,强化“官逼民反”的必然性。

三、小说语言

小说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如《促织》中描写促织外形“巨身修尾,青项金翅”,仅八字便刻画出蟋蟀的威猛形态;写成名之子“气息惙然”,“惙然”两字即传递出濒死的虚弱感,语言凝练且富有画面感。捕捉蟋蟀时“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动词“掭”“灌”细腻展现出捕捉过程的紧张与技巧,动态描写细致生动。

出乎其外

围 城(节选)

◎钱锺书

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许鸿渐到下学期升他为教授。

自从辛楣一走,鸿渐对于升级这胡萝卜,眼睛也看饱了,嘴忽然不馋了,想暑假以后另找出路。他只准备聘约送来的时候,原物退还,附一封信,痛痛快快批评校正一下,算是临别赠言,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这封信的措辞,他还没有详细决定,因为他不知道校长室送给他怎样的聘约。有时他希望聘约依然是副教授,回信可以理直气壮,责备高松年失信。有时他希望聘约升他做教授,这么一来,他的信可以更漂亮了,表示他的不满意并非出于私怨,完全为了公事。

不料高松年省他起稿子写信的麻烦,干脆不送聘约给他。孙小姐倒有聘约的,薪水还升了一级。有人说这是高松年开的玩笑,存心拆开他们俩。高松年自己说,这是他的秉公办理,决不为未婚夫而使未婚妻牵累——“别说他们还没有结婚,就是结了婚生了小孩子,丈夫的思想有问题,也不能‘罪及妻孥’,在二十世纪中华民国办高等教育,这一点民主作风应该具备。”鸿渐知道孙小姐收到聘书,忙仔细打听其他同事,才发现下学期聘约已经普遍发出,连韩学愈的洋太太都在敬聘之列,只有自己像伊索寓言里那只没尾巴的狐狸。这气得他头脑发烧,身体发冷。计划好的行动和说话,全用不着,闷在心里发酵。这比学生念熟了书,到时忽然考试延期,更不痛快。

高松年见了面,总是笑容可掬,若无其事。办行政的人有他们的社交方式。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高松年的工夫还没到家,他的笑容和客气仿佛劣手仿造的古董,破绽百出,一望而知是假的。鸿渐几次想质问他,一转念又忍住了。在吵架的时候,先开口的未必占上风,后闭口的才算胜利。高松年神色不动,准是成算在胸,自己冒失寻衅,万一下不来台,反给他笑,闹了出去,人家总说姓方的饭碗打破,老羞成怒。还他一个满不在乎,表示饭碗并不关心,这倒是挽回面子的妙法。

吃不消的是那些同事的态度。他们仿佛全知道自己解聘,但因为这事并未公开,他们的同情也只好加上封套包裹,遮遮掩掩地奉送。往往平日很疏远的人,忽然拜访。他知道他们来意是探口气,便一字不提,可是他们精神和说话里包含的惋惜,总像圣诞老人放在袜子里的礼物,送了才肯走。

(选自《围城》第八章,有删改)

◆赏析

选段通过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转变,用行为描写体现人物性格中的矛盾之处。方鸿渐在面对“胡萝卜”时,起初有所期待,看清现实后决定另找出路,体现出他有一定的自尊和独立意识。当得知自己未收到聘约时,他气得头脑发烧、身体发冷,但又有所克制,几次想质问高松年却忍住,想用满不在乎来挽回面子,反映出他爱面子、处事不够果断的性格特点。选段中所运用的比喻极为巧妙,如将上司驾驭下属的手段比喻为赶驴人用胡萝卜引诱驴子;又如用学生考试延期来比喻方鸿渐计划落空的不痛快,带有幽默讽刺的意味。“惋惜,总像圣诞老人放在袜子里的礼物,送了才肯走”,则对同事们虚伪的同情进行了讽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