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方为君子
作者: 李束卿自古以来,关于“文”与“质”的争论从未停歇。有人认为质是根本,外在修饰毫无意义;也有人认为,没有文采的表达难以令人信服。孔子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质是质朴,是内核,是最深层的底蕴,是坚实基础;文是华美,是外在,是多姿多彩,是亮眼光芒。“文”与“质”看似截然不同,却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应当内外兼修,既要有深厚的内涵,也要有得体的表达。“文”“质”兼备,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质”是君子的根基,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内在力量。张洪在失去光明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决心攀登珠峰,用坚韧诠释了生命的厚度;傅莹鬓发已白,却依然以深厚的学识底蕴与从容不迫的外交智慧,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外交官特有的沉稳气度。他们始终坚守内心的纯粹,在各自领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新时代青年更应当沉下心来,积累知识,修养品德,打下扎实的根基。
但仅有“质”还不够,“文”是让内在光芒得以绽放的舞台。正如未经雕琢的玉石没有光彩照人的魅力,缺少修饰的文章味同嚼蜡,表达能力不强的人,纵有才华,也难以脱颖而出。古琴大师李祥霆苦修琴艺,磨炼基础的“质”,又不断加强和丰富古琴的艺术表现力,发展为琴增声的“文”。适度的表达成为让内在价值被看见的桥梁。新时代青年要学会得体地表达自己,更好地展现内在光芒。
当今社会,“买椟还珠”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人沉迷外在,却忽视了内在修养;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华而不实的表演,却缺少真诚的交流。这样的“文”失去了“质”的支撑,就像没有根基的浮萍,终将被时代的洪流冲散。反观那些真正成功的人,无不是将“文”与“质”完美结合,既有真才实学,又懂得如何展现自我价值。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当追求“文质彬彬”的君子之道,在知识的海洋里沉淀自己,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真诚表达,展现青春的朝气,既要像大树一样向下扎根,也要像花朵一样向上绽放。唯有如此,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成为真正的君子。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指导老师:陈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