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回忆之种,育绚丽之花
作者: 何慧琳顾城说:“你不愿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他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的开始。”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对“开始”的畏惧。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既要从往昔岁月中采集养分,又要在当下播撒希望的种子,以回忆之种,育绚丽之花。
回望来路,那些镌刻在时光深处的记忆从来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宝贵的经验,是推动我们进步的内驱力。法国作家雨果将回忆比作“通向天堂的阶梯”,认为人们回望过去,不是为了停留在那里,而是为了确认自己从何处来,从而更清晰地知道将往何处去。“90后”盲人歌唱家萧凯恩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她用千万次触摸盲文乐谱、反复聆听前人录音演奏的坚持,诠释了如何将经验转化为前进的力量。正是有了前人的不断试验,累积下无数经验,才有我们今日无穷无尽的智慧宝库。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当下积极作为,未来才有无限可能。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认知都必须转化为当下的行动。普鲁斯特写《追忆似水年华》耗费七卷篇幅,写的不过是主人公躺在床上回忆往事的“当下”时刻。那些看似已经消逝的时光,正是在回忆中被重新赋予意义。今天,我们看到“00后”创业者用区块链技术保护非遗文化,“95后”科学家在实验室将古籍中的配方转化为抗癌新药……时间最神奇的魔法不是让过去停止,而是让记忆的种子在当下的土壤里发芽。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言:“生命只能倒着被理解,但必须正着被经历。”
过去是现在前行的动力,现在是未来的坚实基础。现在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每一个当下都值得珍惜。正如北京故宫的修复师们用纳米材料延续千年画作的寿命,同时坚守传统裱褙技艺的精髓;敦煌研究院的年轻人用数字技术保存壁画,又以当代艺术语言重新诠释飞天之美……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传承不是复制过去,而是让历史基因在当下突变出新的可能。
时间是一位公正的裁判,它会给每个“种花者”应得的奖赏。那些害怕凋零而不敢播种的人,终将两手空空;而那些既懂得采集往昔晨露,又勇于在当下耕耘的人,必将在未来收获满园芬芳。让我们播撒回忆之种,培育绚丽的未来之花。
【浙江兰溪市第一中学,指导老师:陈盈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