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作:情系高原,守护苍生

1998年,大学毕业的张同作进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从事野生动物科研工作,跟着导师到青海湖鸟岛对鸬鹚的生长过程进行监测。他看着鸬鹚从交配到产卵到幼鸟会飞,第一次亲手用数据记录下鸬鹚的成长过程,这份最初的喜悦,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科研道路。此后,他走遍青海的山川湖泊,将青春献给了高原野生动物研究。

为了探明藏羚羊生活规律和独特的高原适应性特征,2003年冬天,张同作带领考察队首次进入可可西里。晚上,大风突然袭来,将他们的帐篷连根拔起,生活用具也被吹得无影无踪。他们还要对藏羚羊进行行为观察,需要长时间待在户外,每个人都冻得受不了。张同作没有因艰苦的条件而有丝毫的退缩和懈怠,反而以更加严谨和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团队10多次深入可可西里腹地,对藏羚羊进行流动观察和定点观测,揭示了藏羚羊分布格局的成因,形成了动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和物种栖息地修复技术新模式。

20多年来,张同作的足迹遍布藏羚羊、普氏原羚和藏野驴的重要栖息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2024年,张同作团队成功组装藏羚羊染色体级别基因组,他凭借突出贡献获得青海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素材解读

从青海湖畔到可可西里,张同作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用双脚丈量着高原的每一寸土地。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广袤的土地上,他经历无数困难,换来一组组珍贵的科研数据和一个个物种保护的新希望。他不仅是野生动物研究的实践者,更是生态保护的践行者,他用最朴实的坚守,守护着最珍贵的生命奇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