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焊花照亮精彩人生
1986年,初入焊工行业的杨波还是个“小白”,面对飞溅的焊花和复杂的焊接技术,他选择用最笨的办法——勤学苦练。他白天跟着师傅学技法,用过的笔记本堆起来近1米高。晚上在废料上反复练习,即使皮肤被飞溅的焊花灼伤,他手里的焊枪也没有一丝晃动。“那时,我是个‘小白’,什么都不会。除了勤学苦练,别无选择。”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杨波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10余项焊接技术。家人心疼杨波手上、胳膊上被烫出疤痕,他却说:“干焊工这行哪有不被烫伤的。焊疤是我最好的勋章。”此后,杨波参与了5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攻克了20余个焊接技术难题,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杨波并不满足于高质量完成焊接工作。“焊工不能只会操作焊枪,还需掌握其他知识。”他说,“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想不被落下,就要不断学习。我们要熟练运用化学、光学、材料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努力成为知识型劳动者。”通过不断学习,杨波获得了美国金属协会等世界七大船级社颁发的技能资格证,并两次协助编写国家级工法,编制35个重点项目焊接技术专项方案,担任两部高技能人才培训教材的主编。
如今,年过五旬的杨波仍奔波于施工一线。他还走进偏远地区的厂矿企业,宣讲劳模工匠先进事迹,激发了青年技工的劳动热情与奋斗精神。
◆素材解读
杨波从焊工“小白”成长为行业标杆的历程,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以近乎固执的专注投入焊接事业,用伤疤铸就技术勋章,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价值。他不仅追求操作精熟,更主动拥抱知识迭代,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为当代产业工人树立了转型典范。功成名就后,杨波仍坚守在一线,通过技术传承实现精神接力,展现出劳动模范的社会担当。
【张凤姣/供稿】
上一篇:
张同作:情系高原,守护苍生
下一篇:
议论文写作之 思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