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之 思考深刻
作者: 蒋文学 田立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杨振宁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有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的关键词是“拙”与“巧”、“巧干”和“蛮干”。第一段材料中,“拙”是“诚实”“一步一个脚印”,是脚踏实地,为褒义;“巧”是“投机取巧”,是凭借手段取得某种不正当的利益或者想方设法逃避困难,为贬义。第二段材料中的“巧干”指的是巧劲、巧妙行事、灵活变通,为褒义;“蛮干”指的是不顾客观规律或实际情况硬干,为贬义。第一段材料从“科研态度”的角度提出“宁拙勿巧”的观点,认为治学科研应诚实踏实,反对急功近利;第二段材料则从“讲究方法”的角度提出“巧干胜于蛮干”的观点,倡导方法论的优化。
立意时,可从“守拙”与“用巧”的平衡这一角度切入,即坚守“拙”的底线和原则,而在具体方法上追求“巧”和创新,要强调“不可取巧的原则”与“必须用巧的路径”,最终实现“拙”与“巧”的平衡,体现深刻思考。
原文在线
拙巧并施,铸就辉煌人生
杨振宁认为做研究不能投机取巧,凡事没有捷径可走;俄罗斯谚语有“巧干胜于蛮干”的道理,我认为:巧拙并施,才能铸就辉煌人生。(可以对拙与巧的内涵进行阐述,体现深刻思考。)
学会用“拙”,扎扎实实取得成功。(“扎扎实实”不贴切,应紧扣材料中的“诚实”“一步一个脚印”来解释。)
只有扎扎实实地走完该走的路,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钱伟长在物理只考五分的情况下从零攻克物理,扎实掌握每个知识点,最终成为一代力学大师。袁隆平躬耕实验田几十年,从不投机取巧,最终培育出杂交水稻。他们踏踏实实走了完成梦想必须走的路,不走捷径,以坚持不懈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叙述、分析人物事例,部分语句与分论点无关,应进行修改。)
学会用“巧”,利用技巧取得成功。(“利用技巧”可以替换为“讲究方法”或“运用智慧”,与材料更契合。)
利用技巧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智巧者总会更快地取得成功。曹操在缺少粮食的情况下面临袁绍大军的进攻,巧用“卑而骄之”的方法使敌人轻敌,最后一举攻克。曹操知道自己若是蛮干,必会落得个失败的下场。他靠自己的智慧、计谋来应对,让自己在劣势的情况下大胜;袁绍却因己方的强大兵力而轻敌,以为靠蛮干就可以取得成功,不讲究一点策略,结果被打败。可见,学会利用技巧对成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做事不动脑子,单靠蛮干,必然走向失败。(分析较为浅显,没有体现深刻思考。)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不少人想通过当“网红”一夜成名;也有不少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以为靠游戏就能赚大钱;还有的人沉迷于买彩票,幻想哪天中大奖……这些都是想走捷径,把小聪明用在了不该用的地方,最终只会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这一段议论与主题偏离。)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笨拙”地走好成功之路,辅之以技巧,而不应走捷径,如此才能在奋斗中释放激情,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结尾未直接点明“拙巧并施”的主题,这里直接表达更好。)
◆升格建议
原作围绕“巧”与“拙”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述,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概念阐释不足,没有对“拙”和“巧”的内涵和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二是论据与论点脱节,袁隆平、曹操等人物事例的论证不贴合、不深入。三是结构松散,反例部分(网红、游戏等)与主旨关联弱,未紧扣“巧拙并施”的核心。
升格时要阐释“拙”与“巧”的内涵,明确“拙”是态度的坚守(如诚实、踏实),“巧”是方法论的智慧(如策略、效率)。要结合事例,深入分析“拙巧并施”的意义,如袁隆平的“拙”是扎根田间,“巧”是杂交水稻的突破;曹操的“巧”是战术灵活,但根基是“拙”,是对兵法的长期钻研、熟练掌握。要点明真正的巧不是投机,而是以“拙”为基础,灵活运用方法。
化蝶之作
拙巧并施,铸就辉煌人生
◎牛春珊
杨振宁认为做研究要脚踏实地,凡事没有捷径可走;俄罗斯谚语指出学会巧干,才能有所成就。拙与巧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拙巧并施,才能铸就辉煌人生。
学会用“拙”,要有脚踏实地的定力。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句话强调了“拙”的态度——做事要沉下心,下硬功夫,筑牢根基。钱伟长决心弃文从理,面对物理仅考五分的现状,他从最基础的公式定理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科学高峰,终成一代力学大师。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地躬耕在实验田里,耐心观察每一株水稻的生长变化,最终培育出杂交水稻,让梦想照进现实。他们都懂得“宁拙毋巧”的智慧,用脚踏实地的定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做学问、干事业正需要这种甘于用“拙”的精神。
学会用“巧”,要灵活运用方法。
面对复杂问题,巧干往往比蛮干更能打开局面。但“巧干”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立足现实,灵活运用方法达到目标。官渡之战时,曹操面对粮食短缺、敌众我寡的困境,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巧妙运用“卑而骄之”的策略,故意示弱,让敌军产生轻视之心,最终取胜。而计策运用之妙,自然离不开他对兵法的长期钻研、熟练掌握。这启示我们,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力量的强弱,更在于能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法、策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打好基础。这就像解决难题,牢记公式、定理,在此基础上理解原理、掌握方法,才能事半功倍,甚至举一反三。
拙巧并施,才能铸就辉煌人生。
拙是稳扎稳打的根基,巧是灵活运用的智慧。王羲之练字染黑池水是拙,终成“飘若浮云”的笔法是巧;爱因斯坦埋头演算十年是拙,相对论横空出世是巧。只重巧,如沙上建塔终将倾覆;一味拙,似老牛拉车难以远行。人生没有捷径,总要费一些笨功夫。厚积薄发,运用智慧,方能在时代浪潮中留下印记。
青年生逢盛世,既要有脚踏实地的拙劲,又需灵活变通的巧思,拙巧并施,才能铸就辉煌人生。
【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紧紧围绕关键词“拙”与“巧”展开,对二者的概念和关系阐释准确,袁隆平、曹操等人物事例紧扣论点进行剪裁、分析,更加贴合主旨。文中增添了对“拙巧并施”的议论,结构更严谨、逻辑更严密,增强了说服力,体现出思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