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随便”的尺度

作者: 王子毅

“随便”一词常常被人们贴上负面标签,其实,“随便”既可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可以是包容万物的胸怀,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

做事严谨、有原则、不随便,方能行稳致远。《易经》中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韩非子说“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严谨似乎成了“低效”的代名词。但所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果,无不是严谨的结晶。“对待科学必须严格、严肃和严谨。”钱学森在学术问题上的要求非常严格,从不满足于一般性的理论推导,一定要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的比对,使理论得到验证。他看似刚硬的底线里,跳动着最炽热的赤子之心。当越来越多人在功利面前选择“随便”时,这种不随便的坚守更显珍贵。

处世宽容、随和,方能悦纳差异。在人际交往中,“随便”是宽,是待人处世之礼;“随便”是容,有海纳百川之量。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选择退让,成就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唐太宗“以人为镜”,以宽容的胸怀广纳谏言,开创贞观之治;沈复以闲适笔墨记录生活琐碎,让《浮生六记》成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让他在政治沉浮中保持从容……这种“随便”不是无原则的退让、无底线的忍耐,而是基于理解的宽容,让平凡日子有了诗意。

王阳明曾言:“人须在事上磨炼。”强调要在具体事务中培养“不随便”的功夫;“宠辱不惊,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则启示我们应以“随便”之心对待荣辱得失。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反其道而行之”——对待学习、工作随意敷衍,与他人相处却斤斤计较。须知,真正的智慧是以“不随便”的态度耕耘人生,以“随便”的胸襟接纳世界。因此,吾辈青年当以“不随便”的态度做事,坚守原则,行稳致远;以“随便”的态度处世,用宽容之心待世间万物。

“不随便”的坚守让我们成为可靠的人,“随便”的宽和让我们成为可爱的人。当这两种智慧交融时,生命自会绽放出独特光彩。

【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指导老师:尹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